卫生部昨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圣元乳粉未检出禁用性激素,性早熟与奶粉无关联。至此,萦绕无数中国妈妈心中的阴影总算被官方淡化了一些,当然,也仅仅是“淡化”--其实,“真”早熟也罢,“假”早熟也罢,“早熟”早就是个客观存在了,这是工业食品时代必然的代价。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这个新闻经过非湖北武汉的媒体报道出来,接着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山东等地也均有饮用奶粉的婴儿出现性早熟症状,疑因奶粉中添加激素所致。
在一个全媒体时代,应了一句话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管奶粉与婴儿早熟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自打“三聚氰胺事件”过后,民众似乎有一种潜意识:只要奶粉出事,问题肯定在企业,我管你检测结果如何呢。专家也好,有关部门也罢,所有的鉴定符合“思维定式”的,就是真的,其他统统都是“被收买”的。其实,也不怪老百姓这么想,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三鹿比现在的圣元还要硬气许多,结果怎样呢?!
如果用正常的思维去思考,圣元奶粉公司似乎也没有往奶粉里添加激素的可能,这毕竟是一件对公司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不符合经济人做事的逻辑。因此,我们姑且相信专家的会诊是公正的,卫生部门结论是可信的。但是这样并不能扫除我们对奶粉甚至整个食品行业的担忧。这种担忧既包括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像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令人发指地制造了“毒奶粉”,也包括了对食品生产环节中并无恶意而造成的“毒食品”,更包括对我们身处一个工业食品时代的集体性恐慌。
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身于一个越来越典型的工业食品时代,我们面对的食品中,很少有不是经过工业加工而成的。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种种过程中,无一不有工业化的身影。于是我们看到,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人工饲料催长、催肥等改变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工业技术的运用,甚至连转基因的食品也产生了;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为了所谓的“美味”和“卖相”而添加各种化学物质的事;在食品运输保存过程中,为了延长保质期,而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等等。
一句话,从食品的生产到最后进入人的嘴里,经历了无数个工业化“加工”环节,最后进入我们嘴里的,是完完整整的工业食品。经过那么多的工业加工环节,这些食品虽然还是人类经过千万年来从自然中“认证”的适合人类食用的食品,但不再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了。虽然每一个工业加工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但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环节,而且又是如此的高度专业化,普通人很快丧失安全辨识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点一点纰漏,都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人们对工业食品时代的食品风险有天然的担忧正在于此,这也是一旦有一点食品安全的问题暴露,立即让民众风声鹤唳的原因。
这也反证着,如果我们无法回到从前,像现在一些人那样寻找“绿色食品”,身在工业食品时代,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每一个工业加工环节都是可靠的,这才会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等环节要求那么高,这些企业也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公众的食品安全保障的承诺,而监管部门毫无疑义要做好民众食品健康的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