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豆生产基地到北京仅两三百公里,虽然北京市场土豆每斤价格可以卖到2元以上,但在内蒙古当地0.3元/斤都无人问津。其实,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卖难买贵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它不仅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让市场和消费者受伤。北京作为特大型国际大都市,对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价格稳定、风险控制等相比其他城市更紧迫,早于国务院此次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之前,北京市政府就对农产品流通体系重新布局,以特有的模式化解农产品遇到的市场难题。
大菜篮子应对北京大需求
威风锣鼓震天响,16门礼炮列两旁。9月20日,山西省大同市举行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项目的奠基仪式。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承担着首都70%的蔬菜供应、80%的水果供应和90%的进口水果供应,是首都"大菜篮子"和"大果盘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发地市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京城的农产品供应情况。
北京新发地大同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项目下属于大同新发地市场,而大同新发地是北京新发地的外埠分市场。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表示:"建成北京农产品供应'护城河'的'二环',是目前我们要做的事情。"
其实,大同新发地并不是北京农产品"护城河"的第一个堡垒。早在今年5月,在北京市首次召开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上,市农委就提出,为完善首都农产品供给网络,未来五年内要在东南五环外,建成新的大型公益农贸市场。初步计划该农贸市场其占地1000亩左右,投资将超过10亿元。该市场建成后,将与新发地市场遥相呼应。
承担京城农产品供应主要任务的新发地,也不断在外埠布局落子,修建分市场。除了此次奠基的大同分市场外,北京新发地已经陆续建立和在建了7个分市场。
从2009年4月份筹建位于山东招远的分市场开始,新发地陆续在高碑店、赤峰、定兴、北京双桥、涿州、唐山、大同等地区签署协议,投资建设分市场。在这些分市场中,有4个位于河北省,其余4个分别位于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几个外埠市场的所在地,均位于北京市区周围,并且在进京农产品的必经之路上。其中,高碑店、涿州和定兴离北京新发地主市场距离较近,车程都不超过1小时。
除了这8个分市场外,新发地"外扩"的步伐还在继续,目前已经计划在张家口、丰宁、廊坊、万全、承德、滦平等地设分市场,正是实行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要求。
政企联手建外埠蔬菜基地
除了建设一系列农产品批发市场外,北京市政府和企业还在外埠建设了蔬菜基地,进一步建设京城蔬菜保护带。
早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就开始在张家口市扶持蔬菜种植地,并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达到6万亩以上。预计到"十二五"末,北京市将在此基础上增加10万亩蔬菜种植地。
另外,北京市还在各蔬菜产区组织产销协作座谈对接会。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就开始与河北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农业协作会,促成北京市的相关城区与张家口市的蔬菜生产县进行磋商交流,同时也为北京大型超市、批发市场与张家口市蔬菜专业合作社搭建洽谈平台。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的产销协作,目前张家口有130万亩地种植蔬菜,其中50%供应到北京。预计到"十二五"末,张家口70%的蔬菜要供应到北京,供京蔬菜总量由去年的240万吨增长到325万吨,增长46%.
市商务委流通发展处调研员张爽表示,除了张家口市外,北京市还将与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举行产销协作座谈对接会,增加与北京合作的区域。另外,北京还与50多家京郊合作社签署了产销协议。
如此一来,在有规划地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北京进一步打造了蔬菜根据地,由点及面,形成了北京蔬菜保护带的雏形。
建蔬菜保护带应对价格波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
而北京打造蔬菜保护带,就是为了缓解近年来农产品接连出现起伏较大的问题。曾经的"蒜你狠"变成现在的"蒜你贱", 去年每斤批发价一度飙升至6元的大蒜,如今已不再"疯狂",大蒜9月26日的批发价格为每斤1.3元,巅峰时期的蒜价是目前的4.6倍。
除此之外,猪肉也诠释了一出"悲喜之间".2009年4月猪价跌至冰点4.7元/斤,今年北京市猪肉批发价的峰值高达12.55元/斤,零售价格也飙升至20元/斤,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新发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2011年,猪肉价格在逐月上涨,在6月23日达到高点,此后几个月维持在高位运行。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往年规律,肉价上涨11-12个月后,就开始趋于稳定,并逐渐回落。但猪肉价格从去年6月开始上涨,至今仅有小幅的高位调整,未有松动迹象。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如何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出个中原因,保证农民有钱赚,市民有菜吃,是当时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
解决小生产对大流通难题
造成北京市农产品价格不稳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就是分散的"小生产",面对"大流通"的问题。与欧洲和美国"大生产"对"大流通"不同,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
小生产的影响之一就是信息不透明,农民不知道自己种的菜要卖到哪里,往往是看到上年卖得好,今年就跟风种。人们每天餐桌上的农产品,是大家每年都在进行的"赌博".能不能押中宝、赚到钱,里面的可变动因素很多。例如,从"蒜你狠"到"蒜你贱"的转身,正是由于去年大蒜价格飞涨,不少菜农跟风抢种,以至于今年大蒜供应量增大,蒜价下降。
而今年暴涨的猪肉价格,也是由于两年前肉价跌至谷底,使得为市场提供70%毛猪的小型养殖场倒闭造成。即使今年猪肉价格高涨,这些小型养殖场也是小心行事,不扩大养殖规模,因为他们害怕重蹈2009年的覆辙。记者了解到,许多养殖场是在2007年肉价高涨时开始运营的,目前仍不敢轻易尝试重新养殖,少数想尝试的农户也仅养育肥猪。
在蒜价和肉价起起伏伏的背后,是没有相关机构告知供销信息,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后,却面临着难卖的问题。
订单种植一举两得
提高可控率是为了应对小生产对大流通的问题。由市农委和市商务委组织,企业与产地合作社签署协议,形成蔬菜基地之后,从蔬菜的种子,一直到蔬菜的采摘,都全程可控,保障了京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落实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京客隆生鲜部经理李生告诉记者,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后,超市从下种前就派人长期驻守,对种植过程全程监控,蔬菜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另外,超市与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保证了蔬菜的供应量,农民也不担心蔬菜会卖不出去。张家口尚义县甲天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告诉记者,去年,该合作社与北京物美和超市发签订了3年合同。这些超市会提前告知今年应该种植哪些蔬菜品类。同时,这些超市会在每日中午下发订单,通知第二天其将采摘的蔬菜品种和数量。他笑着说道:"我们只管种,车来了就装上去,结账看单子,就不需要担心要怎么运出去,怎么卖出去了。"
在主要农产品供应产地建设批发市场,更是节省了一部分物流费用。如新发地在山西建设分市场,就可以为山西、内蒙古等地的进京蔬菜服务,这两地的蔬菜可以不用绕道山东寿光或河北张家口,而是早上采摘,通过此地的批发市场,晚上就到达北京。如此一来,蔬菜价格可以随之降低4%-6%左右,也降低了蔬菜的损坏率。
提升调控率是指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候,北京能够获得一定库存的农产品供应。目前新发地主市场已经拥有一个5万吨的冷库,每天储存3000吨蔬菜,可以保障北京两天的蔬菜供应。但是,为了应对更长时间的极端天气,新发地还需要在距离北京市较近的地区建设冷藏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年初到新发地调研时,向张玉玺发出这样的疑问,北京下3天雪,批发市场能保证供应,但是如果下7天雪呢,还能保障供应吗?张玉玺表示,正是为了要在下7天雪,道路被封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北京农产品的正常供应,所以才要建设北京农产品的"保护带".
京城农产品零售启动公益模式
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强调,要制定实施全国和地方农产品市场发展指导文件,促进合理布局,有效解决批发市场重复建设与零售网点不足并存等问题。
对此,北京市商务委于10月8日公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其中提到了北京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东、南、西、北方向均有分布,初步形成京西南、京东、京北三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区。9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5个在五环路内、4个在五环外,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互为补充,总体格局稳定。
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提到,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
早在今年4月底,北京市在加快蔬菜零售网络建设现场会上就提出,将采取政府对社区菜市场产权收购和参资入股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对蔬菜零售终端控制力问题,以稳定菜价。并计划将来每区政府参股的菜市场达10家,收购菜市场5家。而据张玉玺透露,北京市政府将通过参资入股形式,持有北京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20%股份。
同时,北京市还将推广产地对接社区直营为主的10种蔬菜零售新模式,摆脱"菜农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难题。目前,在"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场店对接"基础上,北京市已创新了5类蔬菜零售终端新模式,包括直营对接模式、菜市场摊商公司化经营模式、在线销售模式以及以新发地社区蔬菜直营店模式为主的批零延伸模式和军地共建整合资源模式。
而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北京市也已有试点。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设立了1个试点。而8月29日,记者在4个试点社区之一的北航社区看到,"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的蔬菜价格比一路之隔的超市低了30%左右。除了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外,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建立了自己的社区蔬菜直营店。
商报记者 何衡柯/文 王聪/摄
相关链接
北京农产品供应更具复杂性
其实,小生产对大流通是全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北京农产品供应的情况还更为特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而在过去10年,京城常住人口增速是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的6.6倍。
不断增长的人口,增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同时也挤压了京郊的土地。张玉玺表示,在大同建冷链物流项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边的土地比北京好申请一些。
据张玉玺介绍,7月、8月、9月这三个月北京市场上的蔬菜,只有10%是自产的,其他基本上靠外埠供应。而12月份到第二年4月,则有30%以上的蔬菜由外埠供应。其中,7月、8月、9月三个月,北京主要吃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东北三省的蔬菜;而冬季则主要吃海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蔬菜。
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蔬菜要进入北京,一般是先绕至山东寿光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那里进行分装后,才进入北京市场。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是,商户如果直接进入北京,短时间内难以将货物全部卖完。例如,运载着大批量土豆的商户如果直接进入北京,往往要数十天才能把手中的土豆卖完。而如果先绕道山东寿光,土豆分解批发,2天左右就可以全部卖完,因此商户选择绕道山东。
而在北京蔬菜供应淡季的12月到次年4月这段时间,蔬菜主要来源于南方,如果南方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沿途省市发生大范围雨雪天气,都会影响北京农产品的供应。去年冬季,南方多省市遭受暴雨、凝冻,海南的蔬菜采取了海洋运输北上。但同时,海洋运输速度较慢,农产品供应又出现了保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