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姜价暴跌演绎步步惊心姜农遭遇“滑铁卢”

   日期:2011-10-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26    

    经历了年前"姜你军"的壮观,安丘市凌河镇皂角树村有30多年种姜经验的姜农刘务欣被眼前的行情弄蒙了。"一斤才3毛钱的价格,让俺老赔本了。"12日,刘务欣告诉经济导报记者,"鲜姜也快下来了,家里就两个窖,逼得我赔本也得卖。"一谈到姜价,本来一脸笑容的他旋即阴下脸来。"姜农的日子不好过啊!"安丘市姜蒜批发市场(下称"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王国亮短短一句话道出了目前姜农陷入的普遍窘境。一亩赔4000多元

    安丘市是有名的"中国姜蒜之乡",也是国内生姜市场的"风向标".据《安丘县志》记载,安丘在明朝万历年间就零星种植大姜。历经近500年的选种培育,安丘大姜形成了色泽鲜艳、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的特色,也因此吸引了国内外商家驻足。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姜时节。在皂角树村,一株株没及人腰的生姜立在田间地头,预示着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之年。尽管今年的产量照样可观,可刘务欣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今年一亩地的成本已经到了8000元。"刘务欣掰着手指头估算道。分开说,一亩地需要的姜种是800斤,买时成本价2元/斤,一下子就花去1600元;"熏地" 加膜花去约3500元,化肥、农药、浇水等需要近3000元。刘务欣仅种了一亩半姜,也因此比较容易计算成本价。按照他的说法,一亩生姜的产量大约是1.2万斤。每斤生姜的成本价接近0.7元/斤,而现在姜商从姜农手里的收购价仅是成本价的一半,即0.35元/斤。细算下来,每亩生姜要净赔4000多元,这还不算一家人辛辛苦苦种姜、管理及收姜所耗费的体力。实际上 ,人力成本相当大。据刘务欣透露 ,他这一亩半姜,一家5口人都去收,也得花上5天时间。种五六亩生姜的村民得雇人挖姜,雇一个人每天的成本在100元至150元。去年的姜价很高,导报记者问刘务欣,有没有卖出一些获利?可刘务欣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去年的姜一点都没卖。"去年七八月份虽然姜价比较高,但是他觉得还能更高。谁知生姜价格转头向下,一路狂跌,从最高的2.4元/斤跌至现在的三四毛钱一斤。如今新姜即下,必须得把去年储存的姜清出。在安丘,像刘务欣这样囤货惜售错过高价的姜农不在少数。姜商仅能赚几分钱

    按照往年的行情,10月份是鲜姜的出土时间,黄姜此时会被沽出。一般而言,这个时候也应是姜商收姜的好时机。往年,姜商收姜能赚上可观的一笔,可是,今年的情况并不乐观。离皂角树村不到3公里便是批发市场,安丘这一带产的姜大部分都流向这里,这里是全国闻名的生姜集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姜商云集于此。据王国亮介绍,每天有两个集中交易时间,一个是早上五六点钟,另外一个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3点。果不其然,12日中午12点过后,冷清的批发市场渐渐热闹起来,一辆辆满载生姜的大车有序进入,买家与卖家为价格争得面红耳赤。"那个车上南边扒姜的是买家,北边的是卖家,都能看出来。"在批发市场做管理工作的王建成说,批发市场里的生姜不只来自山东,还有东北等地的。买家也来自全国各地,如安徽、广东、河北等,他们一般常住在这里。在批发市场一个小门面房里,导报记者见到了来自安徽阜阳的陈先生,他就常住在批发市场,从这里收姜,运往安徽蒙城再出售。据他介绍,现在姜价太低,挤压了利润空间,蒙城的店面也是勉强支撑。"一个月的租金就得三四万元,行情再差,门面也不能关啊。" 陈先生感叹道,现在除去运费、人力,每斤姜只能赚上几分钱。安丘本地人孙先生贩了14年生姜,他指着满满一车刚从附近村庄里收来的黄姜告诉导报记者,这车姜有1.8万斤,由于质量好,成本价是0.62元/斤,卖0.7元/斤,除去运费和人力,一车只挣几百块钱。出路:效仿寿光模式据王建成介绍,生姜分为鲜姜和黄姜,目前市场上的都是黄姜,鲜姜要等到霜降后才能收。鲜姜的价格在1.5元/斤左右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可在刘务欣看来,姜价难以上涨,原因就是供远大于求。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通常让人联想到游资炒作。可是王国亮及多位姜商、姜农们却认为,游资炒作不太可能,姜能囤积,最长能囤两三年;另外,安丘种姜者90%以上都是散户,他们的心理就是"囤着等价高",难以被人操纵。从王建成处,导报记者了解到一组数据:每天有二三百辆满载生姜的卡车先后进入批发市场,每车装载量是5000斤到2万斤不等,每天的生姜流入就有800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来此交易的车辆虽不在少数,但是装载量却只有三五千斤,而量的放大也把姜商们的利润压薄了。

    "供大于求"是姜商、姜农、专家对此轮姜价暴跌的一致说法。"1996年,姜价达到16块钱一斤,那时的姜才有多少啊。"刘务欣回忆道,那时一亩地就能挣一万多元,现在种植姜的多了,供大于求,价格就上不去。"姜跟粮食棉花不一样,不是必需品,国家也没有设保护价,完全是依靠市场,即供求关系。"王国亮说,去年全国姜的种植面积扩大不少,例如昌邑、莱芜等地的产姜量很大,另外,出口条件收紧,一些原本要出口的姜被堵在国内,使得国内市场生姜数量居高不下,逐渐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安丘生姜并没有形成规模种植,仍旧以散户为主,少则一两亩,多至五六亩,种植十几亩的就算是大户,市场十分分散,种植规模受价格影响比较大。在目前萧条的行情下,姜农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山东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清津表示,"生姜属于消费弹性很小的农产品,价格的反复体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散户对市场信号反应过度,价格低时大幅减产,价格高时又疯狂扩产,使得价格反反复复。为今之计,就是姜农能够形成规模种植,由当地有规模的生姜公司或农业合作社进行统筹,效仿寿光蔬菜模式,在销路和价格上寻求保障和话语权。来源经济导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