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市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又称为“北京人健康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三大问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系副主任钮文异教授则表示,这些健康问题其实不仅限于北京,它们在我国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每3年一个周期的“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大样本调查”结果。据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与上一监测年2008年相比,成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显着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11.6%,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3.5%,血脂异常患病率上升了45.6%,脑卒中患病率上升了15.4%。
方来英表示,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等慢性病的重要共同危险因素。为此,今年“健康白皮书”中,新增加了对居民膳食模式的评估。
该评估结果发现,在北京城区18—79岁常住居民中,食用油每标准人日平均摄入量为35.16克,高于国家推荐的25—30克;食盐摄入为8.98克,高于国家推荐的6克;且35%的人吃畜禽肉高于推荐量。而北京人对奶制品、鱼虾类、大豆坚果类、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均不足,平均每人每天少摄入207克奶类,少吃鱼虾50克以上。
此外,白皮书显示,与往年数据相比,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发病率9年间增长了两倍多;新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约占一半;青少年视力不良和肥胖等问题仍有加重趋势,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比上一学年度上升了3个百分点,而小学生中已有20.2%达到了肥胖标准。
钮文异说,癌症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大量吸烟、嗜酒对身体损伤极大,而环境污染、室内装修污染等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同时社会、社区、家庭等方面的疏导不足,个人精神卫生的知识系统相对薄弱,这都是造成精神疾病患者大幅增加的原因。
“提高公民素养,胜过灵丹妙药”,钮文异表示,社会、社区需要努力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居民个体更要提高健康意识。比如,提醒自己要健康饮食,平衡膳食,保证食物多样性,并注意保持食动平衡,适量增加运动。此外,要戒烟戒酒,关注环保,努力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并学会纾解心理压力。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则是迫切需要整个社会和教育部门反思并关注的。
【相关阅读】
40岁男人应少吃肥肉多喝粥
吃肉,每周少于1斤 吃菜,每天多于1斤
中老年食肉过多易患结肠癌
火鸡肉营养知多少
少吃红肉 多补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