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赵威 实习记者 刘洋)瓶装饮料越来越瘦,洗衣粉袋子越来越瘪……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商场和超市成了各类商品的"瘦身秀场",商品"减量不减价"的瘦身行动让企业惹上"变相涨价"之嫌。
双汇Q趣香肠减重10克
价格未变
"双汇Q趣肠净含量比原来少了,但是价格却没降。"11月6日下午,沈阳市民张女士逛超市时意外发现,不少食品的净含量发生了变化,商品身材比原来瘦了一圈。
昨日,记者在沈阳走访了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和大润发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卖场成了部分商品的"瘦身秀场".
在沈河区一家大型超市肉制品销售区,双汇Q趣香肠摆放在货架上待售,产品外包装上注明净含量为85克。
据销售人员透露,双汇Q趣肠原来的净含量是95克,"十一"之后生产的香肠全部瘦身,但价格和原来一样。
"看来双汇'Q趣'应该改名叫'q趣'了。"一名女顾客随手捡起四根Q趣香肠放进购物筐,摇了摇头说。
2.5元饮料减30毫升
相当于涨价9%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双汇Q趣香肠以外,大众消费品中还潜伏着不少已经完成瘦身行动的品牌商品。
其中,乐事薯片的每桶净重由原来的120克减至110克;统一鲜橙多、葡萄多和蜜桃多由原来的500毫升瘦身至450毫升;白猫洗衣粉由原来的650克瘦身至560克,碧浪洗衣粉由原来的750克瘦身至600克……
这些商品完成"减量瘦身后",其在终端市场的零售价却大多未发生改变。
记者给"减量不减价"的饮料算了一笔账,以一款现价为2.5元/瓶的果汁饮料为例,原来每瓶450毫升,1毫升单价为0.0055元;这样算下来,换装后的420毫升售价应约为2.33元,而目前售价仍是2.5元,涨价幅度在9%左右。
在沈阳一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相关负责人刘爽(化名)看来,"减量不减价"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提高利润的惯用手段。
"现在成本压力确实很大,厂家不敢直接提价,只能变换方式给产品瘦身,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刘爽表示。
产品瘦身原因
企业众说纷纭
"前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原料成本压力大,所以厂家就将部分产品改了规格。"昨日,双汇集团沈阳办事处相关人士坦言,直接调高产品价格,不容易让消费者接受,选择为产品"瘦身"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也是无奈之举。
对于双汇方面给出的产品瘦身原因之"成本涨价说",也有食品企业不认可。
一饮料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只是为部分饮料更换国际流行的瓶型包装,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新鲜感,并非为了缓解成本压力暗地"瘦身",更不存在"变相涨价"的情况。
"给产品减量50毫升缓解不了成本压力,反而开一套新瓶磨具成本投入会更高。"上述人士解释说,由于饮料属于快消品,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对产品进行微幅调整,让产品新包装更加时尚。
昨日,对于产品瘦身的原因,百事和统一等相关企业则表示"不清楚".
市民 买"减量不减价"商品感觉吃了哑巴亏
针对部分企业为产品瘦身"减量不减价"的行为,昨日,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50名市民,多数受访市民表示,商品瘦身而不降价,其实就是一种变相涨价行为,是对消费者的隐瞒和欺骗。
市民刘宏认为,"减量不减价"也算涨价的一种方式,买到"减量不减价"的商品会让顾客感觉像吃了哑巴亏。
他认为,避免消费者糊里糊涂消费,厂家应该以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以体现企业的诚信。
业内 "减量不减价"恐将在食品行业蔓延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由方便面、日化、饼干等提价领衔,掀起了一轮消费品涨价潮,并引发国家发改委的介入。
发改委先后约谈国内多家日化、方便面和酒水企业高层,随后,部分企业宣布暂缓涨价,不过在终端市场却屡屡上演起了产品"瘦身秀".
昨日,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分析认为,食品行业之所以频频发生"减量不减价"变相涨价行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涨价较为敏感,隐性涨价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竞争激烈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具有市场份额优势的企业可借助变相涨价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此外,企业直接涨价会引起包括政府、经销商等各方面的注意,社会影响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此举不失为应对发改委约谈的一个好方法。
梁铭宣表示,食品行业不同于机械等行业,其重量、容量变动的可操作性大,且这种减量不减价的行为相对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这种变相涨价行为将在食品行业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