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朱治德)记者从刚刚在京结束的首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食品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上还相当薄弱。据统计,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与会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的结合尤其重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在发现和探索新领域、创造和扩散新知识、培养和造就科学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成为我国创新科技成果的主要源头。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35所高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食品研究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各部委和省市的众多科研项目。然而,目前我国大批研究成果在完成成果鉴定、论文发表、职称评定、奖项申报后,就被束之高阁,让高校和科研院所错失了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机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低,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较强科研实力之间形成强烈反差。高校科技成果如何才能避免束之高阁的命运、为社会创造出应有价值?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这次论坛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主办,主题为“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旨在促进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食品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食品产业的长足发展,以满足人民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围绕政策趋势、技术创新、食品科学与安全新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科研与产业合作的新模式等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