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1日电(记者 范春生 汪伟)农产品大丰收近期带来降价潮,中国部分地方的农民眼下正为销售难而发愁。记者走访部分农产品产销地发现,不断上升的生产成本、层次繁多的流通环节都在盘剥着农民的收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已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有关人士呼吁政府出手遏制"丰收灾"现象的出现。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发布的10月份辽宁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10月辽宁CPI同比上涨5.2%,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创下了6个月以来的新低。一直作为CPI主要拉动力的食品价格,整个10月份也因为农产品的大丰收迎来了降价潮。
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十二线蔬菜批发市场、南五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盛发菜果批发市场采访了解到,10月、11月份里,整个市场上八成的蔬菜产自辽宁本地。一些商贩们对记者说,之所以没有外地菜,就是因为本地产菜太便宜,外运菜进不来。
丰收让农产品价格下降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丰收带来的降价也削薄了农户的收入,部分品种甚至出现滞销。比如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土豆滞销还没有完全解决,东北地区的秋菜也遭遇卖难。
当前影响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户增收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化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成本的提升,农户在经营上不了解市场导致品种的选择和蔬菜的上市时间总是无法与市场对接。
辽宁省朝阳市蔬菜服务站站长王瑞珅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经常选错品种,另外由于流通环节过多,农户虽然肩负着为城市居民供应蔬菜的重任,却仅能获得整个蔬菜销售利润中最少的一部分。
针对今年农产品轮番上演"丰收灾"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应改变现有的"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一家一户、无组织的"小生产"行为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造成目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政府应增强农产品供需信息的透明程度,建立辅助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业内人士呼吁,要想丰产不伤农,亟须政府出手"给力".比如,把农产品流通当中的个人税收和费用,特别是政府性收费和税收切实降下来,这样真正减轻流通企业的负担。现在农民的生产环节的增值税已经免征了,下一步在流通环节的税收也应该再降下来,最终使零售价格的成本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