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金龙鱼频出产品质量问题 品牌深陷信任危机

   日期:2013-01-18     浏览:1860    
 

食用油消费满意度测评 金龙鱼红蜻蜓等较低

  中国食品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赵梦嘉)金龙鱼是世界500强公司丰益国际旗下著名粮油品牌,作为粮油行业中的老大,金龙鱼积极倡导国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营养得科学消费理念,立志为国人打造世界最安全的餐桌食品。然而,近些年来,金龙鱼却频频曝出各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媒体曝光显示,金龙鱼大米出现虫子、金龙鱼玉米油质检不合格、金龙鱼食用油标示模糊等一系列问题,这让金龙鱼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一层浓浓的阴影。

  2012年12月18日,慧聪网报道《“金龙鱼”大米出现黑色小虫遭消费者投诉》一文,称消费者张先生反映,自己在仓山一卖场购买的“金龙鱼”大米中,出现了不少仍会爬动的黑虫。经销商称,这可能是个别箱包的大米在储藏或运输等过程中出现了意外问题,导致虫子孳生。这是行业内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大米是活的且会呼吸,与产品自身质量无关。经销商最后提出赠送大米给消费者,但被张先生谢绝。对于大米会呼吸一说,张先生表示不理解。

  2012年10月10日,海峡食品安全网报道一则消息“金龙鱼大米保质期内长虫 益海嘉里以恶劣态度应对”,称广东深圳消费者吴先生就向海峡食品安全网投诉,称其购买的金龙鱼生态稻在保质期内竟然长出了虫子,但令吴先生更加气愤的是,作为厂家的益海嘉里不仅没有及时认识自身产品的不足,反而态度十分恶劣,对消费者的投诉置之不理,这令吴先生十分恼火。

  该报道显示曾在2011年9月18日,广东深圳消费者文某向海峡食品安全网投诉,称其购买的金龙鱼原香稻质量低劣且生虫。“我仍然记得数年前上市的金龙鱼原香稻米在超市宣传的情景,当时确实米香扑鼻诱人,吃囗甚佳。我吃了这么多年,甚觉滿意,还宣传亲朋好友吃。但前几天买来10公斤装的原香稻米到家一拆封,发现根本没有一丁点米香味,而且滿袋都是米虫!众所周知米里有蛀虫就意味着己经过期,过期的谷物就有可能滋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就是直接的致癌物!金龙鱼粮油是个大品牌,怎么会连这点信誉也保不住呢?”文某如是说道。

  2012年8月17日,青岛新闻网报道《食用油消费满意度测评 金龙鱼红蜻蜓等较低》一文,称为了持续深入了解我国食用油行业的质量水平,给行业和生产企业提供真实的质量改进信息,给用户和消费者提供客观的质量参考信息,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于2012年度再次对我国食用油消费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于近日公布了结果。2012年度食用油消费者满意度得分为75分;食用油各品牌满意度变化较大。金龙鱼、海狮、福临门、中昌和刀麦满意度则低于行业水平。

  2012年3月16日,腾讯财经报道《金龙鱼食用油被曝保质期内成凝固块状物 有异味》一文,称家住荔湾区龙津西路的刘小姐,去年6月底在广州一家超市购买了一罐5升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昨日她带着半瓶白色凝固的食用油来到广州工商食品处的摊位。该罐食用油的标签说明显示,生产日期为2011年6月2日,保质期为18个月。刘小姐告诉记者,用了一个多月后就发现食用油出现不明白色絮状物,到了10月份剩下的半罐食用油便开始凝固成白色块状。记者昨日现场打开瓶盖闻了一下,该瓶问题食用油散发出一阵阵异味。

  2012年1月10日,新浪报道《金龙鱼回应玉米油质量门 称已做下架处理》一文,称金龙鱼食用油生产商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经理李志刚回应说,公司接到工商部门的通报后,第一时间将涉及的同一批次所有产品做下架处理。但表示,抽检的色泽和烟点,属于质量等级项目,而不是食品安全项目。

  与此同时,2012年1月10日,腾讯财经报道《金龙鱼称问题油错在超市 专家称企业应负责任》一文,称安徽省工商局不久前对外发布通报,该部门抽检7家生产厂家10组食用油后发现,合肥市有2批次食用油不合格。其中,金龙鱼玉米油被检测出色泽和烟点项目不合格。安徽省工商局发布的公告信息显示,被检出有问题的为江苏益海(泰州)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5升装金龙鱼玉米油,生产批次为2011年3月1日。厂家称运输环节和超市保管有问题。董金狮认为,因暴晒导致油的颜色和烟点发生变化,“科学依据不太充分,有些牵强”,情况也比较少见。因此他认为生产环节出问题可能更大。

  2012年2月15日,腾讯转载报道《金龙鱼等转基因食用油“藏猫猫” 标识模糊》一文,称各大商超食用油标识模糊,一桶含量为5升的金龙鱼大豆油,标签正面除了写明品种是大豆油外,还写着“强化维A,添加维E”等介绍语言,同时附有“国家免检产品”标识、“质量安全”标识和“营养强化食品”标识,对于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却只字未提。然而,当记者拿起这桶油,把目光转向标签侧面时,却在配料中看到一行小字“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而在金龙鱼另一款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的标签上,记者却看到,标签正面用最显眼的字体标明“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同时还有“倡导膳食脂肪酸的均衡比例”的宣传语。

  2011年12月12日,《齐鲁晚报》报道称“金龙鱼面粉爬出活毛毛虫?厂家称虫子来源不明”。据悉,8日,家住李沧区的市民宋女士称她打开购买的金龙鱼麦芯粉包装后,在里面发现了一条指头粗细的活虫子。金龙鱼厂家怀疑面粉包装不是刚打开,称需要鉴定虫子来源。宋女士认为,厂家让她自己做鉴定有点不妥,她的孩子才三个多月,她没有精力来做这样的鉴定。“我也不是真想要那2000元的赔偿,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品牌处理问题应该拿出积极的态度来。”李女士说。

  2011年12月20日,大豫网报道《金龙鱼被指非法使用转基因大豆 没审批文件》一文,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陈文一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发布称,经过质询查证,作为几乎垄断中国食品市场食用油的金龙鱼,其原料转基因大豆没有遵照法规规定经过卫生部的受理审理,农业部审批没有完整的手续和安全证明。如此上市,是涉嫌非法上市和非法销售的。“全国人民吃了十多年的金龙鱼转基因大豆油,竟然是违规生产的!金龙鱼连一个像样的转基因安全性的相关证明文件都没有(而这些证明文件是中国政府有明文规定必须得有的!)你凭什么说转基因大豆油是安全的?而还没有经过安全性确认的转基因大豆油,可能已经有数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的进入了中国老百姓的肚子中,这不是世纪大骗局是什么?”陈文一在博客中质问。

  对于相关质疑,金龙鱼并未在2011年11月25日这个最后期限给出金龙鱼“化学浸出”转基因大豆油是合法转基因食品的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相关的消费者向全国消费者发声明,宣布益海嘉里没有能证明其转基因产品安全、合法的13项必不可少的法律文件。

  2011年12月26日,新浪又转载一则新闻《金龙鱼食用油转基因大豆风 在株洲销量锐减》,称金龙鱼非法使用转基因大豆成为社会焦点。记者走访本埠各卖场发现,这一风波严重影响了“金龙鱼”在株的销售,有的卖场销量甚至锐减一半。

  食品安全与卫生是食品企业的生存之本,更是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的最高宗旨。金龙鱼宣传要立志为国人打造世界最安全的餐桌食品。但是真正的诚信和品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切实听取百姓的建议,不糊弄消费者;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输环节都做好监督;以百姓的健康为核心所赢得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金龙鱼作为粮油行业执牛耳者,更应该严格地要求自身,对百姓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