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药店的解酒药热卖。据药店导购介绍,每到年底,解酒药的销量就要翻倍。
吃了解酒药真的就能放心大胆地饮酒?专家指出,解酒药并不能解除酒精对肝脏和肠胃等器官的伤害,大多数解酒办法对缓解酒后不适的作用有限,很多时候起到的是心理安慰作用。
【记者探访】“解酒药”年底销量大增
17日,记者来到四望亭路一家药店,在店内的醒目位置看见了多种解酒药,有胶囊、冲剂、片剂等,产品的成分也纷繁不一,既有以葛根、枸杞子、灵芝等中药为主的产品,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维生素、泛酸钙等为主要成分的“解酒药”,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都有。
“最近解酒药确实卖得不错,买一盒的都很少,有的都是两三盒地买,一天卖十几盒很正常。”药店导购说,这一销量比起往常已经翻了数倍。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其他几家药店,情况大致一样。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一到过年前,解酒药的数量就倍增。”
“这些药真的能及时缓解醉酒者的头疼?”
导购说:“是的,口服液比含片的效果更好,在服用半小时内便会发挥效用。”
记者发现,在介绍时,药店导购都会强调,解酒药一方面能使酒量变大,喝酒后不会感到头晕,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效果。
【市食药监局】“解酒药”实质是保健品
走访中,记者发现,所谓的“解酒药”都是摆放在保健品专区,大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为“保健品”,有蓝色小伞标识,说明书也多以“护肝解毒、加速解酒”为其主要功效。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得知,蓝色小伞为国食健字标识,即属于保健食品,而并非药品。这样的保健食品虽然被商家当作解酒药来销售,但是在其保健功能说明上仅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一项。
【专家说法】解酒药更多是心理安慰
“哪有什么解酒的灵丹妙药!”苏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海杭表示,解酒药“解酒”其实是假象,顶多是缓解酒后腹胀、恶心、呕吐、泛酸的现象,更多时候是心理安慰作用。
朱海杭表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解酒药,也没有听说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身体产生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市面上各类的解酒药可能对保护肝脏和胃黏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吃了这些解酒药,就能快速地在体内将酒精分解。有些解酒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量使用反而伤害肠胃。
也有市民表示,在尝试使用一些解酒药后,酒量确实有了一定的增长,这又如何解释?
专家表示,在喝酒的时候情绪好坏也会影响一个人的酒量,部分人在吃完解酒药后,自认为身体有了保护,就放开肚皮喝,因此也容易给人酒量大增的假象。也有人认为自己服用解酒产品后再饮酒,少了恶心、泛酸的呕吐感,所以自认为这些解酒产品能够分解酒精、保护他们的肝脏。实际上,酒精在体内都需要一个代谢的过程,对肝脏的伤害也肯定是存在的。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所谓的解酒护肝产品,很难真正起到护肝作用,反倒会让饮酒者放松警惕,耽误了病情。(苏扬)
【记者求证】民间解酒偏方靠谱吗?
喝酒前先喝酸奶、多吃肉,喝酒后吃草莓、香蕉,饮解酒汤,甚至吃片阿司匹林……民间有各种解救偏方,这些偏方靠不靠谱呢?
专家表示,部分在民间口口相传的解酒法具有一定理论依据,但由于人体内部的复杂理化环境和个体差异,实际效果不显著。要想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根本办法还是少喝为好。
方法1 喝牛奶或酸奶
喝酒前半小时服牛奶或酸奶的确有一定效果。原因在于牛奶或酸奶可在胃壁上形成保护膜,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酒精进入血液并到达肝脏。
方法2 喝醋
很多人相信喝醋真的能解酒,事实上,这是因为醋酸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出更多的唾液使口腔感到湿润,醋内水分进入胃后也会有短暂的清凉感,使人产生醋能解酒的认识。
酒醋同源,都是粮食酿造的,所以不存在谁能解谁的关系。相反,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醇和乙酸相遇会产生乙酸乙酯,这种物质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方法3 浓茶和咖啡
喝过酒后人们常常会沏上一大杯浓茶或者咖啡来解酒,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伤身。酒精、茶叶中的茶碱、咖啡中的咖啡因,都具有兴奋作用,双重作用下,会加重心脏负担。浓茶还有利尿的作用,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浓茶解酒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