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央行维稳?人民币即期汇率创17年新高

   日期:2011-12-2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38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这一次,那些“对赌人民币贬值”的外国基金,可谓打错了算盘——它们的对手方不是别人,而是拥有逾3万亿美元外储的中国央行。

  面对11月30日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跌停”,央行主动出击,通过稳定中间价、联手商业银行释放美元流动性等措施,让一心做空的基金们扑了个空。

  昨日(12月26日),国内即期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167,收盘价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盘中汇价则达到1993年汇率并轨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香港离岸人民币 (CNH)市场,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触及2010年7月此项交易推出以来的新高,与内地即期汇率差价缩窄,显示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弱化。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稳定人民币汇率,防止资金外逃给我国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澳新银行预测称,人民币弱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明年二季度前后中国经济重新启动,人民币或重入升值轨道。

  央行维稳意图明显

  央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67元,较上一交易日调高0.07%。中间价走强带动盘中汇价强势回升,即期市场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报6.3198元人民币,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昨日早盘,人民币对美元一路走强,盘中最高价为6.3160,是1993年统一官方和市场汇率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这一价格较中间价升0.1‰,而当天盘中最低价为6.3331,较中间价低2.3‰,显示市场和政策定价之间的博弈仍在进行。

  “中间价是央行意图的体现,定得高说明央行维持人民币升值的决心,市场充分领会了通过中间价传达的信号。”华东某银行外汇交易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市场交投看,年底获利资金回吐出局,加上部分结汇盘涌现,推动人民币汇价上涨,”该交易员称,“银行抛售美元头寸,轻仓过节,观望明年的市场动态再作布局,企业客户也因为会计需求,年底增加结汇量。”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拟首次投资中国国债的消息,也直接推升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

  离岸市场方面,彭博数据显示,昨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汇(NDF)报6.3790元,该汇率较上海市场现汇折让0.8%。香港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变动不大,报6.3450元。

  11月30日以来,因人民币卖盘显著增加,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或几近触及中间价5‰的交易区间下限。12月16日,由于央行联合商业银行抛出美元流动性,局面骤然转向。

  2012重回升值轨道?

  上周,CNH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升0.5%,创近两个月最大周涨幅,盘中汇价一度触及2010年7月离岸市场交易推出以来的新高6.3324,与内地即期汇率的折价也从9月23日最高时的1.9%缩小到了12月23日的0.1%,说明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弱化。

  与此同时,中国与泰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小QFII试点方案出台,一系列旨在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的举措,令香港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亦显著上升。彭博数据显示,随着寻求人民币投资的存款数额增加,点心债券的平均收益率已经从10月份创纪录的6.27%下降了35个基点至5.92%。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近期公开表示,当前人民币每日5‰的波动区间限制够用,暂不会调整,2012年应该加大汇率的灵活性。

  对于最近汇率大幅波动的现象,吴晓灵认为不必恐慌,“其实汇改的目标就是要使汇率上下波动,有灵活性。”她还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和资金变现、汇回欧美市场自救有关。至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不确定性的看法,是市场的正常反应。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近期撰文指出,汇率作为一种国家之间的利益调整关系,政府就得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不是任由国际市场投资者的预期来决定人民币汇率价格。

  他指出,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资本外流。针对国际市场的做空者,一方面要研究做空理由、市场与工具;同时,政府要主动出击,把这种对赌打得血本无归,保证人民币汇率真正稳定,并让有效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渐形成。

  瑞银证券预计,人民币对美元于2011年末稳定在6.35左右,并于2012年末升至6.15,升值幅度约为3%。

  摩根大通认为,中国2012年实际GDP增长为8.2%,经常性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为2.8%。2012年人民币将继续逐步升值,对美元升幅约4%。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