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记者 宋扬
近几年,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的严峻形势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准。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食源性安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检验手段不齐,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等问题。
由于一些管理标准不明晰、食品安全企业管理不规范,我省在食品安全的防范上还存在一定漏洞,出现了一些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案例,如假牛肉、假羊肉卷、毒豆芽等,对我省食品企业声誉造成极大影响。
对此,省人大常委陈希滨建议,从制度规范上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扶持一批具有完善管理体系的种植、养殖企业,对他们完善种植、养殖规范过程中所产生的损益给予补贴,由他们带动农户规范种植、养殖流程,做好原材料源头把关。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食品企业,打造一批省及国家级知名食品品牌。严把食品市场准入门槛,将食品入市、产品流通、食品消费等各环节纳入源头治理范围,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最大程度上控制事故发生率,并将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也作为食品安全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以在事故发生时尽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