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国家工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经营者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其中最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设立临保质期食品专柜。
早在去年8月,合肥市在10家超市试点"临保食品专区".半年过去了,记者探访时发现,临保食品专区销售清淡,部分超市临保食品专区流于形式,产品单一,数量太少。合肥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将总结试点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规范临保食品的各种规定。
试点超市:"临保"食品很难卖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元一时代广场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在营业员的指引下,记者在靠近收银台的一个拐角找到了"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整个专区大约有二三十种商品。记者发现,近20分钟,只有一位女性顾客来这里驻足。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红星路上的一家超市。该超市的"临保食品专区"设在超市中央,专区内有近20种食品,多是"买一赠一".记者采访期间并未发现有人前来购物。
清溪路上某超市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承,"临保食品专区"的商品销售有点冷。
"临保食品的销售确实没有我们之前预测的好。"合肥一家超市的店长严静称。
此外,一些顾客宁愿购买出厂不久的食品,也不愿意买低价"临保"食品,这也是造成"临保食品专区"整体销售冷淡的原因。
品种少难以吸引顾客
临保食品卖得不火,商品少、量少是很大的原因。偌大的卖场,临保食品为何会那么少呢?
对此,一位超市知情人士透露,临保食品少除了超市在进货时严把生产日期的关,也不排除有些厂家把即将到期的食品回收回去进行处理。"食品数量少,品种单一,很多顾客压根就想不起来逛这个专区。"
记者在一家超市的"临保食品专区"发现,该专区内的食品大多离保质期到期还有较长时间,而真正"临保"的食品并不多。有一种松饼,生产日期是2011年10月13日,保质期到今年的4月13日;还有一种膨化食品,生产日期为2011年8月20日,保质期到今年5月20日。
为什么这些食品会出现在"临保食品专区"里?一位工作人员说,"放在这里的商品都比较难卖,所以把一些不太好卖的商品也放在这里低价处理。"
"临保"食品销售较混乱
昨日记者采访时还发现,相比开设"临保食品专区"的超市,那些没有开设专区的超市,"临保"食品的销售就更加混乱了,多数没有明显提示。
"上次在家门口一家小超市买的薯片,回到家才发现还有一个星期就到期了。虽然没过期,但心里总是不痛快。"说起那次购物经历,合肥市民张杰至今仍愤愤不平。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金寨路上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在"食品区"转了一圈,始终没找到"临保食品专区".记者询问了四五名导购人员,她们都摇头说"没有"."如果你们产品快到期了还没卖掉,怎么处理呢?"在该超市的糖果区域,记者问一位导购员。该导购员表示,他们基本没有快到期产品,即便有少数厂家也收回去了,不会再卖。
在该超市的糕点专柜前,记者看见了正在做捆绑促销的几种糕点,但在4对捆绑好的糕点上,记者只在其中一对上找到了生产日期,保质期到2012年2月4日;而另外3对糕点上压根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工商部门:总结经验后推广
对于"临保食品专区"的现状,合肥市工商局食品处处长蒋玉林表示,从目前来看设立的成效是有的,但也确实存在"临保食品专柜"食品品种过少的问题,下一步他们将与有关超市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国家对于临保食品的标准并没有规定,所以我们暂时以保质期的最后20%的时间算临保期。"蒋玉林说。
他表示,从目前来看,设立"临保食品专区"的超市,比不设立专区的超市在管理临保食品方面要规范,所以今年合肥市工商部门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临保食品专区".(记者郁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