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我市(成都)将全面完成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这也标志着我市农产品将像生猪那样实现溯源。昨日,市工商局针对政协委员张天健提出的“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提案作出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底,我市将全面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对肉禽制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和风险监测,形成一个“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
为捍卫食品安全和健康,捍卫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张天健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每日所食用蔬菜、水果、肉类、大米等食品安全进行严格监管。各种类型市场要在有关部门严格监管下,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系统;在销售的蔬菜、水果、大米等食品上,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毒剧毒和有机磷类等危害较大的农药,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机制并建成覆盖全成都市蔬菜瓜果和其他食用农产品及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及其他市场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监管部门可在全市农贸市场均设监测点,对韭黄、韭菜、芹菜等重点蔬菜实行农残每日一报制度,对于一些以街为市的自由市场属于非法经营,经营者没有营业执照,没有进货备案,蔬菜也未经过任何检测的要坚决取消非法市场;全市天天交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应全面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的‘驻场式’监管,在全市农产品交易市场实行‘农产品来源实名标注’和‘农产品来源溯源制’监管模式,将批发环节到零售环节经营者的姓名、联系方式、产地、进货地及其他进货凭证等信息,向消费者明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可逐级追溯。”
加强源头控制
和过程监控
对于农产品安全真正的监管环节还在于源头和过程上。张天健建议,农业行政部门要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农户)档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蔬菜瓜果产品三级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包干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蔬菜瓜果种植区推行农药专供或定点供应制度、田间管理及投入品使用记录登记制度、产品包装标识(二维QR码或信息条形码)制度和产品上市前自检或委托检测制度,建立蔬菜瓜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此来抓好蔬菜瓜果生产源头控制和过程监管,对蔬菜瓜果种植区经营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严查严处。”
市农业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扩大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规模,选择传统蔬菜瓜果种植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发挥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我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还可以举办蔬菜瓜果无公害生产专题培训班,邀请农业大专院校、农科院专家对蔬菜瓜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和部分散户进行专题培训,并尽快组织制定《成都市蔬菜瓜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蔬菜瓜果农业推广应用。
部门回应
今年底全面完成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08年年底起,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并在2010年10月,成为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3年多努力,我市生猪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已基本建成,实现了生猪产品从屠宰场到餐桌全程覆盖、市域内外猪肉来源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监管,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
去年以来,推进领域更广泛、覆盖面积和种类更多、工作难度更大的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又成为了成都菜篮子工程的“重头戏”。截至目前,我市已在4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批零兼营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中心城区5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86家大型连锁超市及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学校食堂开展蔬菜质量可追溯试运行。预计到2012年底,我市将全面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对肉禽制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和风险监测,形成一个“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