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生推荐,本报记者购买了三种小食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三种小食品大肠菌群都超标
本报通讯员曹长宏本报记者秦雪丽实习生白利倩杨超
稀释好的食品样品。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摄
经学生推荐,本报记者购买了三种小食品进行检测。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摄
培养基中的大肠菌群。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摄
21日,本报C12版报道了《开学了,孩子身边的消费安全吗?》一文,受到读者关注,不少市民致电本报,表达了对学校周边小食品的担忧。近日,本报记者多次走访学校周边,经多位学生推荐,购买了三种小学生经常食用的小食品,经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检测,大肠菌群均超标。
现象》学生钟爱的小食品,不少没有生产日期
22日中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华侨中学,学校门口的小商店聚集了很多学生。商店里的小食品成为他们争相购买的对象,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她平时最喜欢吃薯条,5毛钱一袋,不但口味好而且价格便宜。另一位小学生拿起一包爆炸果汽可乐酸糖,说班里很多人都喜欢购买这种糖。
在另一所学校附近的商店,记者看到,店铺内的油炸小食品尤其受到学生青睐。"价格这么便宜,吃了不会闹肚子吧?"面对记者的疑问,店主声称,这些产品都是正规产品,质量绝对有保证。记者随手拿了一包糖块观察,发现尽管外包装上标注着厂名、厂址、保质期、配料等,却没有生产日期。
经多位小学生推荐,记者在学校小商店购买了三种他们平时喜欢吃的零食,包括果味糖、辣条、薯条。
检测》三种食品菌落总数合格,大肠菌群超标
记者带着购买的三种小食品,来到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王雷老师称,可以帮助检测这三种小食品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王雷拿来专用的没有细菌的蒸馏水,分别定量取出这三类小食品,放在容器中稀释样品。样品稀释后,王雷在超净工作台上的样品溶液中,取出定量样品接种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里,进行培养。"经过培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会在培养基中生长并显现出来。"王雷说。
为了使检测数据更为准确,王雷对每一种小食品,都进行了三次检测,以求平均数。经过四天的等待,检测结果出来,这三种食品尽管菌落总数合格,但大肠菌群指标中,均超标。
调查》5毛钱的小食品,批发价只有6分钱
学校周边的小食品,售价大都为每袋5毛钱,这种表面看似廉价的食品,其中又有什么暴利链条?对此,记者以食品批发商的身份,联系到多个小食品厂家。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小食品大都来自河南、广州。根据一款风味豆制品外包装上的电话,记者拨通了厂家的电话,起初对方有些谨慎,得知记者要购买食品时,才声称他们主要生产豆制品,每箱售价34元,一箱有480袋产品。这样算来,一包豆制品的批发价还不到一毛钱。同时,对方称,如果需要的货物量大,可以便宜点,每箱32元,这样算下来,一袋售价仅有6分钱。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一家广东的糖果厂家,对方称厂家只对几大经销商发货,不直接对外供货,提供给记者一临沂经销商电话。记者联系到该经销商,对方称糖果的批发价为一包2.9元。同时,记者发现,小食品外包装上尽管大都留有厂家的手机电话,但很多却都已停机或无法接通。
□相关链接
据了解,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而大肠菌群更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王雷介绍,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街头店铺销售的很多廉价小食品,多产自一些小作坊,卫生环境简陋,卫生质量让人担忧。"如果食物中大肠菌群超标,人若吃了,可能会拉肚子。"
检测结果和标准对比
品名 大肠菌群标准 检测结果
可乐酸糖 按照《糖果卫生标准》(GB9678),大肠菌群数量不能超过30MPN. 大肠菌群数量含量为160MPN
大老板(辣条) 该食品执行的是《河南地方标准》(DB41/T515-2007),大肠菌群含量不得高于90MPN 大肠菌群含量为101MPN
烤土豆条 该食品执行的是《膨化食品卫生标准》(GB 17401),大肠菌群含量不能高于90MPN 大肠菌群含量为96M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