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城不少地方,鲜奶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
文/片 本报记者 孟敏 钟建军 实习生 刘华东 杨亚平
“我每天都过来拿瓶新鲜的热牛奶,给孩子喝。”每天下午5时许,家住佛山苑附近的孙女士都会带着孩子来到鲜奶吧,看着孩子喝完一大杯鲜奶。近来,省城不少小区、学校周边冒出了一些鲜奶吧,宣称“产品不出店面、不添加一滴水、没有任何添加剂”,大大抢了传统鲜奶的风头。
记者调查发现,鲜奶吧现场生产、现场销售的经营方式,导致不少奶吧“身份证”难产,不少在营业奶吧证件不齐,有的甚至是无证经营。
产品主打“新鲜”“无添加” 价格比传统奶品贵近一倍
“现酿现卖,全透明操作,一目了然。”近日,类似的广告张贴在省城大大小小的鲜奶吧里。这些悄然冒出的鲜奶吧纷纷推出巴氏牛奶、现酿酸奶、牛奶冰激凌,并售卖各种奶类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13日上午,记者来到甸柳一中旁的一家鲜奶吧,这家鲜奶吧50多平方米,摆放着多张桌椅。透过玻璃往生产区望去,几台大冷柜整齐排列着,还有一台巴氏杀毒机等。工作人员现场加工奶制品,整个生产过程从外面就可以看到,几名学生正在边聊天边喝鲜奶。
“我们提供的巴氏杀菌奶全部是当日现挤的牧场生鲜奶,从牧场直接运到店里,现场进行巴氏高温消毒。”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鲜奶吧“产品不出店面、不添加一滴水、无任何添加剂”。“从去年10月份营业以来,营业额逐月上升。”工作人员说,别看只有学生和附近居民是主要客户,鲜奶吧的利润却非常可观。
牛奶进了鲜奶吧,身价涨了一倍。甸柳一中、百花公园附近的鲜奶吧巴氏牛奶半斤售价4元左右;历下区银座商城附近的一家奶吧一斤鲜牛奶零售价7元,按月定的话优惠价5元,每月可赠两瓶;经十东路一家鲜奶吧的鲜奶更是高达8元一斤,而市面上传统包装的牛奶半斤售价2元—3元,鲜奶吧的牛奶比传统奶品贵了近一倍。
鲜奶吧的牛奶为何比市面袋装牛奶贵这么多?“我们采用最好的巴氏消毒法,原奶85℃高温加工,每天保证新鲜。”一家鲜奶吧的工作人员说,该店的奶源来自于正规奶厂,不添加一滴水,加上运输等费用,成本增加了,售价自然高。
虽然售价不低,鲜奶吧的会员可不少。“现在已有约一千位会员了。”省城一家奶吧的工作人员说,该店的会员数量还会慢慢增加。不少鲜奶吧引入会员制后,会对会员给予一定的优惠,会员价一般比零售价便宜1元左右。在佛山路上的一家奶吧引入会员制,会员储值卡充100元送15元。
由于涉及多种经营形式 大多证件不全或无证经营
对于鲜奶吧的办证问题,一位“吧主”表示,由于涉及多种经营形式,当初办证费了不少事,才将证件办齐。记者调查后发现,证件齐全的奶吧屈指可数,多数鲜奶吧存在证件不齐或无证经营的问题。
在一家奶吧内,当记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询问开设加盟店需要什么证件时,鲜奶吧的负责人说,加盟后只要办理营业执照即可。
之后,记者来到银座商城附近的一家奶吧,这家奶吧已经经营了一年左右,店内还销售牛奶、酸奶、奶茶、冰激凌等多种奶品。墙上悬挂着《食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时,工作人员称不清楚。她表示,这是一家加盟店,证件都是公司内一位史姓工作人员办理的。记者与这位史姓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被告知,只有正式加盟后才能透露需办理哪些证件、如何办理。
随后,记者来到百花公园附近的另一家奶吧,发现店内并没有悬挂《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证件。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店的牛奶都是公司直接送过来的现成奶,我们只是销售,而且现在是试营业期间”。
试营业一年了,还没办相关证件?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公司的事,他们说这三个月之内研究设立分店的事情,到时候会办理证件的。”
业内人士提醒说,市民应加大对各种鲜奶销售渠道的了解,在一些不正规的鲜奶吧里,鲜奶的品质就很难保证。
经营形式特别部门难监管 有的鲜奶吧“沦为”无证经营
“我们去找了好几次,各种证件一直没办下来。”12日,省城东部一家鲜奶吧的店主反映,他们去找工商部门注册,工商人员说这个要去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说这事不归他们管,证件迟迟没办下来。店主称,这是他们的第二家店,第一家店的证就没办下来,不得已把店转让了,在这里再开了一家,没想到办各种证件依然困难。
据了解,这家店的热牛奶、酸奶等都是自产自销,牛奶直接来自店主家的养牛场,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
鲜奶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该由谁来监管?据了解,目前实行各个环节专业监管。比如奶牛养殖等工作归畜牧部门监管;如果奶吧在销售鲜奶的同时又有其他餐饮服务,并提供座椅,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但如果只是单纯销售鲜奶,属于现场加工现场销售,则属于工商部门负责。
由于这家鲜奶吧有生奶加工成熟奶的过程,市民认为涉及加工环节,将其举报到质监部门。3月12日,济南市质监部门对该店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店没有任何许可证,有关部门要求其暂停营业。
3月13日,工商部门对这家鲜奶吧进行了核名,并告知店主拿着工商部门预先核准的字号名称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然后再到工商部门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像这种在店里摆上餐桌的情况,虽然他们口头说不让顾客在店内饮用,但很难保证。”工商部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情况在监管中不易发现,欢迎市民发现问题随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