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传忠 实习生 李静
以“好客山东,特产荟萃”为主题的2012(第二届)北京“山东商品大集”3月在北京开幕,涉及特色食品、非遗产品、工艺品、纺织品等八大类1300多个品种的山东特产,不少参展企业原本10天的备货不到一天就被“抢”完了。
热闹的特产大集背后,还有一连串对山东特产出路的冷思考。在省外很受欢迎的山东特产,平时却很少出省,甚至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画地为牢,让一些山东特产的路越走越窄,发展成为全国性品牌的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将山东特产进一步发扬光大,叫响全国,已经是一个亟须探讨解决的问题。
山东特产进京遭“疯抢”
2000斤胶东大馒头
不到一天卖完
23日上午10点,北京金源新燕莎。还没到第二届山东商品大集正式开市的时间,这里就已经有很多当地市民以及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去年我们在北京首地大峡谷举办的第一届大集,很成功、很受欢迎,今年就组织了第二届,参展商品也多了不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副巡视员祖庆林告诉记者。
特色产品多、品种全,是本届山东商品大集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参展的87家企业是从全省210多家报名企业中筛选出来的,鲁锦、德州扒鸡、周村烧饼、乐陵金丝小枣、潍坊风筝、龙口粉丝、山东三珍……涉及特色食品、非遗产品、工艺品、纺织产品等八大类1300多个品种。
家住海淀区小黄庄的宋佳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听说过山东有很多名小吃,但在北京真正吃过的、地道正宗的并不多。”她逛了半个多小时,就收获了扒鸡、烧饼、煎饼、粉丝、大馒头等三大包山东特色食品。
一位刚刚购买了潍坊风筝的北京市民肖美英说:“一直觉得潍坊风筝是最好的,特别精美,一直找,就是没有特别正宗的,这次在这儿看到了,特别想买一个。”
消费者逛得高兴,参展企业也忙得起劲,虽然大集为期十天,但仅仅一上午,很多展位的特色商品开始供不应求。
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馒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竹莲说:“我们带了2000多斤胶东大馒头,现在就剩摊位上这几斤了,10天的备货一天就卖完了,真没想到。现在打回电话去了,马上空运发过来。”
半数特产首次“见世面”
大部分画地为牢
没开辟过省外市场
山东特产大集如此受欢迎,着实让众多参展企业没有想到。山东省贸促会副巡视员祖庆林告诉记者,这次大集山东有近半数企业和产品是首次参展,平时大部分只有在省内或者一个地区才能见到、买到。
事实的确如此。记者转了一天的大集,发现省外众多受欢迎的山东特产,却仅局限在省内,甚至一个地市、一个县城,有的根本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坐等游客或者中间商上门,很少有走出省外建立连锁店或者推销自己特产商品的。
在金源新燕莎一楼的东昌府工艺葫芦展位,“中国葫芦第一村”总经理郝洪然和员工们忙得不可开交。从1米高卖到6000多元的大葫芦,到3厘米也卖到上千元的小葫芦,还有封在水晶里的新鲜葫芦,各式各样的葫芦让顾客爱不释手。
“也得找人再托运些过来,看样子估计两三天就能卖完。”郝洪然说道,之前,他几乎不走出聊城卖葫芦,基本都是在家门口等着。“还没有开省外或省内连锁店,暂时没有这么多资金和精力啊,基本都是天津、广东那边的经销商过来提货。”
与工艺葫芦比邻的摊位也是聊城的传统产品之一——牛筋腰带。“就是抽牛的筋做成的腰带,结实耐用,越用越软越舒服,不过做这东西的也越来越少,只剩下几家了。大家不知道它的好,尤其是外地人,宣传得不够。”聊城市圣帝御封牛筋腰带厂负责人张元杰无奈地说道。
作为江北水城旅游节专用产品,东昌府工艺葫芦和牛筋腰带,目前大部分只能在聊城当地买到,不用说省外,省内其他地市也鲜见它们的踪影。除了我省的阿胶等产品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渠道外,大部分山东特产都是在本地销售。而如果在原有名气上固步自封,势必都将走向没落。
“这次真是见世面了,我们的产品卖得也很好,说明还有销路,如果只在我们那一亩三分地呆着,估计传统的牛筋腰带会被淘汰进博物馆了。”张元杰表示,下一步他将考虑在外设立连锁店,逐步开辟省外市场。
品牌缺失是“重症”
应建立政府主导的销售平台
烟台的苹果、德州的扒鸡、周村的烧饼、龙口粉丝……提到山东特产,不管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说出一二。但要说山东有像“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一样的拳头产品,很多人却并不太清楚。
“山东特产丰富,却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这一直是山东特产的尴尬。我们就是希望借助‘山东商品大集’,作为一项山东特产的品牌推广活动,让我省的特产走出去,在全国提高知名度。”祖庆林副巡视员告诉记者。
虽然我省特产繁多,但基本是“满天星星,没有月亮”,品牌缺失是山东名特产的“重症”。由于我国法律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名称不允许作为商标,所以小作坊和大集团不得不共享地方特产名称。 “德州生产的扒鸡都可以叫德州扒鸡,潍坊的风筝也不止一家生产企业,至于这些地方特产哪个牌子的好,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地方特产品牌营销专家、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负责人李明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特产行业,大多企业在一个地区,使用统一地域名称,销售着相同的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低成本、低门槛、低附加值,大部分山东特产目前还属于一种粗放式营销,品牌的缺失让地方特产营销一直是兵荒马乱。
“都知道北京烤鸭全聚德的好,龙口粉丝龙大的好,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李明利表示。当年龙大集团的粉丝营销就是地方特产成功的一个典范,“其实龙大集团并不在龙口,但中央电视台的一句‘龙口粉丝,龙大造’却被人记得尤其深刻,全国订单也纷至沓来。”
此外,河南的“好想你”枣片也是近些年地方特产营销的成功典型。通过不断加大品牌宣传,走出去在全国开连锁店,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红枣制品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企业,并于2011年5月20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挂牌上市。
为了打破山东特产的营销僵局,我省旅游等部门去年包装地方特产推出了“山东三珍”——阿胶、海带和胶东参。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何佳梅认为,山东推出“三珍”品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这种由政府驱动的“造品牌”运动也能取得一定积极成果。
同时,山东还需要建立更大的特产商品销售平台。“具体而言,要更新观念,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优惠扶持政策,从根本上改变特产丰富却品牌乏力的格局。要把山东特产做出档次来,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叫响全国。”何佳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