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网传“老酸奶”被添加工业明胶 专家:不排除不法企业使用,但不能因此质疑整个行业

   日期:2012-04-1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54    

    【新民网讯】据新闻晨报 老酸奶、果冻与破皮鞋本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几条微博却将三者联系在一起。昨天,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曝料称,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这让从2010年一直火爆到今的老酸奶,遭遇一股"寒流"冲击。一时间,关于老酸奶的各种评论蜂拥而至,甚至出现了"再也不吃老酸奶"等论调。各种疑问也接踵而来,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

    赵普"老酸奶微博"白天火了晚上删了

    昨天上午,央视一套《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突然发布一条微博,称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短时间内引起超12万条转发。网友联系某报朱姓记者微博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先前的调查报道,猜其所指为烂皮鞋所制工业明胶最终流向老酸奶、果冻等食品业的内幕。由于影响不断扩大,昨天下午赵普和朱姓记者分别删除微博。

    昨天11时许,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自己接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劝说不要再吃固体形态的老酸奶和果冻,称"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由于有着超过157万的粉丝,该条微博在数小时内引起超过十二万的转发。赵普自2006年起担任央视一套《朝闻天下》主持人,2011年8月起调任同频道每日22点播出的《晚间新闻》主持人,曾因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直播主持中激动哽咽而广为人知。昨晚10点,赵普没有出现在《晚间新闻》中。

    无独有偶,某报朱姓调查记者昨天凌晨也在微博上说起同一话题。他表示,自己8日晚与央视一哥们闲聊,对方劝说以后别吃酸奶和果冻,并打了一个通俗比喻"哪天你们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的肚子了。"他同时说,央视哥们透露今年"3·15"晚会曾想将相关片子作为重头,可惜没播。该微博转发数也很快超过3万。

    很快,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16日报道"追查'皮革水解物'"的文章也被人翻出,报道通过明胶工厂的实地走访,用8500余字的篇幅详述皮革废料如何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为食用明胶的过程。

    昨天下午3时许,央视二套《生财有道》节目主持人张露馨发微博,不点名批评"有些自称新闻工作者的人",不经调查采访,坐在演播室里转发短信就枪毙了整个老酸奶行业,"没有半点职业道德。"该微博转发量很快超过3000次,被网友解读为张露馨对央视同事赵普的批评。约4小时后,张露馨再发微博点名赵普,称其发微博揭内幕应指出无良厂商名字。

    昨天下午晚些时候,赵普和朱姓记者删除了微博。朱姓记者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自己删除微博是因为接到了央视朋友"打招呼"的电话。据他估计,此事与传谣不同,"应该比较有根据".

    对于赵普的这一行为,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虽然微博只是一个表达个人意见的平台,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所具有的公众影响力。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微博,真实性也同样是微博的生命力。

    》专家观点

    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尽量选择大品牌

    1杯酸奶食用明胶成本5分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一直在关注微博热议的"老酸奶和果冻或为破皮鞋制成"话题。昨天,她接受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明胶是一种蛋白质,是胶原蛋白煮熟后的产物,20年前的酸奶里就有。但是,明胶分为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只要酸奶里用的是食用级明胶,就不用担心。根据规定,食用明胶应为动物的骨和皮等提取而成,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废料。从皮革中提取的明胶中可能会有有害物质残留,如铬、铅等重金属。

    范志红认为,劣质明胶不会进入高档酸奶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她算了一笔账:每公斤食用明胶为25元,折合每克2.5分钱。老酸奶中明胶用量仅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那么1公斤(10小杯)酸奶中明胶的成本不超过5分钱--对于高档老酸奶来说,即便劣质明胶不要钱,值得添加它来牟利么?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化学的安教授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表示:"酸奶中成本最高的还是牛奶。不过明胶含量应该不会过量,因为国家对这个量的使用标准比较宽,比如规定最多不得超过5克。而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一两克,生产厂家也不会多放,这跟防腐剂不同。"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生阮光锋表示,目前没有鉴别酸奶是否有皮革水解成分的简便方法,检验方法都比较复杂,需要大型仪器设备。

    范志红介绍,一般来说,消费者是无法从食品的外观和味觉体察其中添加明胶的类别。可以参考的是,肉皮冻、水晶蹄、火腿肠、沙拉、布丁、果冻、肉罐头、弹性糖果、肉丸子、灌汤包、雪糕、冰激凌等等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的食用明胶比例较大,有的添加比例接近百分之百。消费者在选购这些食品时,需尽量选择有生产资质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如果产品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一般水平或者生产来源不明,消费者则需谨慎购买。

    乳品专业博士朱鹏昨天在接受果壳网健康微访谈时分析,没有理由将质疑对准整个行业,正规大企业若使用工业明胶所能降低的成本微乎其微,但是带来的品牌风险却是巨大的。所以,消费者可选择较大品牌,避开一些三无以及山寨品牌。"工业明胶用于食品"的传言目前尚未最终证实。综合分析成本、流程等方面,全行业都违规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