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刊登的《省城红酒庄老板频现跑路》后,受到各方强烈关注,很多读者纷纷讲述自己的上当受骗经历,也有读者致电询问进口红酒价格如何一步步飙涨,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本报记者深入采访,逐步揭开了洋红酒价格飙升之谜。
经营红酒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瓶梅洛VDP从出厂到终端至少需要三、四道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层层加价。由于中国红酒消费市场刚刚兴起,消费者对红酒消费没有概念,普通级别红酒由于价格不透明,代理商便大肆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步步助推红酒价格飙升。在这一过程中,至少有三次大幅度加价。
"转一圈":从国外到国内,价格翻一番
据介绍,一瓶梅洛VDP出厂价为0.79欧元,折合人民币8元左右,在缴纳14%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加之红酒保鲜运输过程中的较高运费和保险费,到岸成本为16元。
之后,产生仓储及运输、人力成本3元,成本便随之变成了19元。加之代理商提前三月打给酒庄的资金成本,一瓶最为普通的地区餐酒此时价格较国外价格已经翻了一倍多。
"转两圈":代理商至经销商,加价至少三倍
保守估计,按照进入国内20元一瓶的梅洛,国内代理商通常会以60元左右供应给经销商。
经销商再倒给二级经销商时会根据付款方式的差别,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付现的提货价一般约为90元,后付款的价格便一跃达到了150元。这一环节加价是急促的,至少把成本往上涨三倍。
"转三圈":从货架到酒杯,想加多少就多少
从货架到酒杯这是传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加价过程中最不能忽视的环节。
商超名目繁多的进店费、堆头费、节庆费、条码费、配送费、宣传费等等,使红酒成本将再次上涨20%左右,此时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大概为200元。如果流向更高消费的酒吧及西餐厅,价格将会更有想象空间,知情人告诉记者,自己曾经看到过济南某酒店把进价300元的红酒,直接标为6000元出售。
按照此番计算,国外最为普通的地区餐酒到了中国消费者手中,价格早已面目全非,级别更高的VOC、VDQS也相应的水涨船高,可见红酒暴利不是危言耸听。
(本报记者 陈卓然)
□新闻链接
葡萄酒等级标识有讲究
首先,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葡萄酒,都会有国内海关部门的相关证件,有的甚至带有原产地的文件。酒窖如能全部提供,购买红酒的安全与可靠便大大增加。其次,红酒有明确的等级之分。在红酒原产地法国,红酒被分为法定产区餐酒(AOC)、优良地区餐酒(VDQS)、地区餐酒(VDP)、日常餐酒(VDT)。AOC级别最高,VDQS级别次之,VDP与VDT为日常的普通餐酒,这些信息都可以从红酒的背标中看出。尽管AOC为最高等级,但价格并非高不可攀,一些非一线的酒庄价格多为几百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