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季度国内外大豆价格抬升,主要原因在于南美大豆减产、大宗商品市场整体环境回暖,以及中国需求得到有效恢复。目前来看,尽管二季度供给充裕或将增添阶段性压力,但豆类利多因素犹在,后期可关注需求能否得到持续性恢复以及北美大豆生长期间天气变化。
首先,根据笔者从近期对港口压榨企业的调研来看,由于年前多数油厂未大量进口,2、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较少,加之南美港口罢工导致船期推迟,华北地区进口巴西大豆将集中在4月中下旬到港。压榨厂大豆库存消耗较快,为了维持生产,山东港口甚至出现久违的油厂抢豆现象。
目前山东港口可供销售的贸易豆库存仅剩4-5万吨,所以,该地区油用大豆供给偏紧。但据资料显示,截至4月10日,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为598.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左右。虽有所下滑,却仍位于近5年来高位。因此,国内进口大豆库存呈局部偏紧、整体充裕状态。
其次,为节省运输和装卸成本,国内大型压榨企业都在向港口靠拢,传送带连接原料仓和码头,大豆由抓斗机送至皮带直接输送到工厂,无需汽车和人工搬运,实现了成本控制。若走陆地运输,则需要30元/吨的费用,其中短途运输费10元/吨,码头费20元/吨。
港口的几家大型压榨企业均拥有自己的铁路专线,可以直接将成品油通过铁路运输到内地,在运输成本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由于压榨原料全部是进口大豆,为规避原料价格波动风险,企业一般在外盘点价的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完全套保。此外,压榨企业和贸易商有密切的往来,近期随着大豆价格的不断攀升,在美盘点价高于从国内贸易商手中拿货的价格,企业则更愿意走港口分销的渠道,购买贸易豆。
最后,由于年前压榨企业亏损,开工率较低,库存较少。此外年前农产品下跌较快,饲料生产企业节前备货不足甚至不敢备货。节后随着生猪补栏情况的增加,豆粕供应偏紧,致使豆粕价格在不断上涨。随着5月养殖高峰期的来临,饲料企业将积极备货,从而刺激豆粕需求。
近年来国家对地沟油的严打辐射到了调和油上,由于调和油的掺混比例缺乏国标规定,一般由企业自己控制。棕榈油价格低廉,常被用来勾兑豆油,往年随着天气转暖,棕榈油掺混豆油的比例会增加。今年因国家严打力度加强,棕榈油市场恐将受到抑制。2012年4月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稿的最大变化就是:准入更严格、涉及范围更全面、对违法惩戒力度加大。
截至目前,港口棕榈油进口一直处于倒挂现象,马来西亚船运机构SGS数据显示,4月1-10日我国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约12.3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幅33.7%,国内棕榈油库存的消化进度将对豆油产生何种作用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