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17日电(记者周竟)“今年春季蜂蜜的产量比去年差了一半多。”浙江省江山市老蜂农毛江修目前正在安徽肥西放养着自己的蜜蜂。油菜花期即将过去,他一边算着账,一边考虑着下一站去哪里采蜜。
今年53岁的毛江修已养蜂28年了。他的老家浙江江山是全国最大的蜂产业基地,全市共有蜂农5000多名,拥有蜂群23万箱。养蜂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
虽然当地养蜂业声名在外,但毛江修却开心不起来。“我们养蜂业有一句话,叫‘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这个产业很脆弱,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他说,“今年之所以蜂蜜严重减产,是因为在二三月份,南方都持续下雨加上天气又冷,蜜蜂得了‘大肚病’,大批死亡。蜜蜂有个特性,排便必须要飞出蜂箱进行,而阴雨天使蜜蜂无法外出排便,结果胀死在蜂箱内。”
“我一共养了120箱蜂,死了近三分之一,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心疼。”毛江修告诉记者,“正常年份,我夫妻俩一年能赚到3万左右,但今年春天蜂蜜没采到多少,却已经损失了2万多块。”
“别看蜂蜜很甜,养蜂却很苦,常年在外,风餐露宿,28年来我夫妻俩的年都是在帐篷里度过的。”毛江修说,他一年只有三五天的时间能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
今年江山市的蜂农都遭受了类似的打击。另一位蜂农祝日行的家族都以养蜂为业,坏天气让他们痛失了近半的蜜蜂。“养了近40年的蜂,辛苦已经不怕了,但怕有自然灾害。”祝日行说,近些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导致养蜂业很不稳定,2008年的大雪灾还差点毁灭了他们几十年辛苦积累的产业。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蜂产品前途很好,但是频繁的自然灾害打击了我们信心,大家十分盼望像投保汽车一样对养蜂业进行投保。”祝日行说,“由于养蜂业风险大,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项业务。如果没有支撑,这个传统行业就会渐渐地走向衰落。”
江山蜂农们还担心这个产业后继无人。“我都60多岁了,大部分养蜂人的年龄都超过了50岁,几乎没有小伙子愿意接手。”祝日行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养蜂很苦外,最重要的还是收入低,而造成收入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假蜂蜜泛滥。“比如一斤洋槐蜜,我们的成本价都要20多块,但有人却只卖10多块,市场都被假蜂蜜抢走了。”祝日行说,希望国家能够严厉打击蜂蜜造假掺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