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究竟还有多少“毒胶囊”?

   日期:2012-04-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60    

记者在学洋明胶厂内发现一个记账册,载有与食品企业的往来。    南都记者王世宇摄

  南都讯 “毒胶囊”风波影响范围继续扩大。截至昨日下午,浙江省药监部门已检测出出自新昌县18家胶囊企业的33个批次胶囊样品铬超标。

  此外,除被央视曝光的华星、卓康两家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问题胶囊”的企业外,上海食药监局昨日又查出当地一家医药企业购自浙江新昌康诺胶囊有限公司的空心胶囊样品铬超标。

  据悉,国家药监局督察组昨日已到达新昌县,将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和监督检查情况。

  超过三成胶囊样品铬超标

  截至昨日下午,浙江省药监部门对新昌18家胶囊企业抽取的共100批次的涉嫌超标产品,已完成检测96批次。其中,不合格批次达到33批次。在浙江新昌两家被曝光企业和两家被通报企业中抽取的61批次涉嫌铬超标产品,目前已全部完成检测工作。其中合格32批次,不合格29批次。另外,在新昌其他14家胶囊企业中抽取了39批次产品,其中完成检测35批次,不合格4批次。

  上海食药监局昨日公布最新抽查结果:上海一家医药企业购自浙江新昌康诺胶囊有限公司的空心胶囊样品重金属铬超标,上海当地两家药用胶囊企业抽检合格。目前,相关批次产品已被监管部门依法查控。记者注意到,康诺胶囊有限公司不在此前央视曝光的名单之列。

  弋阳质检系统一官员停职

  另有消息称,被曝光的明胶生产企业、江西省弋阳县龟峰明胶有限公司已被上饶市质监局关停整顿。该局纪检调查组已对“龟峰明胶有限公司长期销售工业明胶”监管不力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初步认定弋阳县质监局南岩分局局长胡某某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目前已被停止职务,接受调查。

  此前,弋阳龟峰董事长李明元已被刑拘,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取保候审,另有5名相关人员被公安机关严密控制。目前,当地调查组已经成立5个小组的财会人员,对该厂台账进行查验。初步结果显示,该厂有大量白袋子包装工业明胶销往浙江新昌的制药厂,销售历史已达10年以上。

  “问题产品肯定不止13批次”

  随着更多问题企业和产品浮出水面,公众不禁产生疑问:使用了“问题空心胶囊”的药品是否仅此13个批次呢?广州一家药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按照药品G MP,每采购一批药品辅料都应当按批取样、检验才能放行。而检验是需要成本的,企业不可能采购一批胶囊只用于生产一个批次的产品。

  以该企业为例,每采购一批胶囊都是大约三个月的量,至少可以生产十个批次的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央视的调查属实,那么有问题的肯定不止那13个批次的产品。”

  综合 新华社 中新社 羊城晚报 新民晚报

  乱象

  部委各设检测机构“铬超标”谁说了算?

  央视曝光“毒胶囊”后,国家食药监局表态将对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媒体已有检测结果,为何还要再查?国家食药监局内部人士解释:“现在还是存疑阶段。这些产品是否真的铬超标,还要看抽检之后的结果。”

  央视报道的检测结果是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给出。这是一家隶属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公益型科研机构,下设若干检测中心,综合检测中心就是其一。但国家食药监局认为这些数据尚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该局只“认”其下属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测结果。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只要是政府认定权威检测机构,其检测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其隶属另一部委就不予承认。

  在竹立家看来,如果国家食药监局不承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那该局下属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是否可以被信赖的问题。众多业内人士关注,如果两者的检测结果不一样,该以哪个为准?中国青年报

  上游明胶“无监管”国药准字号仅三家

  相比药用空心胶囊,对上游原料药用明胶的监管显得更为“真空”。药用明胶应纳入药用辅料管理。但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爆料称,真正在国家食药监局拿到国药准字号文号的明胶企业仅有3家。

  国家食药监局的数据显示,这三家拿到药字号批文的明胶企业分别是:甘肃明珠胶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F 20070006),罗赛洛(大安)明胶有限公司(国药准字F20080005)和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F20080004)。显然,被曝光向浙江新昌的胶囊企业提供原料的河北衡水明胶企业,没有一家拿到药字号批文。

  据了解,药用空心胶囊97%-98%的成分都是明胶,其他成分如钛白粉顶多含3%.因此,明胶的价格也就决定了胶囊的价格。目前,国内药用空心胶囊市场上价格差距也极大,40-50元/万粒的有,200元/万粒的也有,而卖得较多的是130-150元/万粒。这也是业内公认的质量有保障的价位。

  南都记者马建忠

  卫生部部长陈竺:

  对我们的药品还是要有信心

  南都讯 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下午就“铬毒胶囊”事件首度表态。他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陈竺说,药物胶囊的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

  针对有的患者剥开胶囊外壳只服用药粉的做法,陈竺表示,服用胶囊药一定要遵照医嘱。“胶囊里的东西用一个馒头来服那可不行的。胶囊对有些药物来说(可以)增强药效,避免副作用。”

  陈竺最后说:“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

  中国之声

  事件回顾:皮革废料下锅熬工业明胶制药用胶囊查出铬毒超标

  央视揭一条龙黑幕,9家药厂13批次药品检出问题

  前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6种“铬毒胶囊”流入广东医疗单位

  省药品采购中心主任杨哲接受南都采访表示,曝光的13个铬超标的产品中有6个品种8个规格的产品(注:四川蜀中制药的阿莫西林胶囊有3种规格),入围了广东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前年起,这些药品流向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部分大医院。

  截至17日 “毒胶囊”9涉事药企无一致歉消费者

  国家食药监局4月17日通报“毒胶囊”事件最新进展。对9家涉事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仍在进行中。而截至17日,9家涉事企业无一正式做出道歉声明。

  延伸阅读:

  “铬毒胶囊”如何逃过层层监管

  据南都记者了解,从工业明胶以原料身份进入药厂,到“铬超标毒胶囊”被生产出来,再从药厂流向医疗市场,整个过程本有层层“关卡”。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使用了含工业明胶外壳的“铬毒胶囊”,依然轻松越过监管部门的层层防线,以及制药企业的自我审查,最终流入市场、进入患者体内。

  对此,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指出:“规定上没有盲区,现实中有盲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工业、食用明胶差别究竟在哪里?

  昨日,中国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是使用动物的皮、骨熬制而成的,对于动物的来源有要求,比如不能使用来自疫区、有传染病的动物原料。在董金狮看来,国家对食品中检测工业明胶的环节,制度上不是盲区,但在检测方法和源头监管上,还要下功夫。

  工业明胶可以使用皮革、疫区、有传染病的原料进行工业提纯。动物皮、骨熬制的食用明胶、药用明胶铬含量就很低,而工业明胶的铬含量就比较高。

  铬中毒,将会怎样?

  极重度铬中毒可致死,广东迄今未发现类似病例

  “铬是重金属物质这一点没错,但也要看铬是以何种价态的离子物存在,其实铬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化学中毒治疗专家黄汉林昨日表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该院中毒急救科主任陈嘉斌介绍,铬在人体内的含量一般处于每升血液20微克的标准存在。铬严重超标时,会对肝、肾、肺等脏器带来损害。截至目前,广东尚未听说有严重铬中毒或致死病例,而且至今未有急性中毒的诊断标准。“一般而言二价、三价离子态的铬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六价铬则容易引发皮肤溃疡、鼻中隔穿孔等问题。均为慢性吸入性中毒。”

  [健康提示]害怕“毒胶囊”,乱改吃法有风险

  如今,网上一片谈胶囊色变。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以来,网友争相发挥聪明才智:既然胶囊壳有毒,那能否只吃里面的粉末?于是,各种“避毒”吃法开始流行,以致有网友形容,“胶囊出事后,人类的智慧大爆发了。今后粉末药品包装将出现形状多样化,材质多样化”。

  药企生产“毒胶囊”都是“唯低价中标”逼的?

  业内人士指药物采购政策不合理导致药企为压低成本而偷工减料

  “铬超标毒胶囊”几乎已是制药行业公开的秘密。“良心药”为何变成“黑心药”?在一些行业资深人士看来,除了质疑监管环节外,还需要检讨现有的“唯低价中标”的药物采购政策。

  以安徽省为代表,目前基本药物招标实行“双信封”制。所谓“双信封”,一个是技术标书,即“质量分”;另一个是商务标书,即“价格分”。其中,“质量分”主要来自药企G M 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但在我国所有药企都必须通过G M P认证方可进行药品生产。因此,技术标的筛选功能基本失效。于是只能看商务标,即各家药企的报价。招标结果最终由报价决定,价低者中。

  毒胶囊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良心药”变“黑心药”:都是低价中标惹的祸?

  本应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品,却“一夜间”成了毒药,令医药行业脸上无光。而一些业内企业则将问题的根源再度指向招标的唯低价中标政策。在他们看来,此次空心胶囊爆出问题,实际上为一些企业为应付部分药品价格虚低而采取的违法行为。

  三家“毒胶囊”涉事药企官网被黑

  网友在修改后的页面上感慨,“我的免疫力真强啊,活下来真不容易”

  受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的影响,“榜上有名”的8家药企中的3家——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及青海格拉丹东药业的官网从前晚起,陆续被黑,成为黑客发泄不满的对象。截至昨日22时,修正药业的官网已恢复,甚至发布了对此次事件的官方回应,通化金马和青海格拉丹东的官方网站则依然没有恢复。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