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源头到龙头:不合格水还要再“横”几年?

   日期:2012-05-3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92    

上海市,人民广场直饮水设施,游客在喝水。(资料图片)

  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后的新标准中一项最大的变化是检测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

  CFP供图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不到安全标准。”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目前从源头到水厂再到水龙头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存在污染。”在张文台看来,要想真正让人们喝上放心的水,国家需要从水源头,到水厂,再到水龙头三方面发力。

  要彻底消除水源地污染隐患

  记者在鞍山市高新区引汤入鞍工程科大净水厂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隆隆的水声,分隔在一块块正方形净水池里青蓝色浑浊带有杂质的水,被层层过滤、沉淀、净化处理,用先进的设备实时监测水质。

  鞍山市公用事业局局长张刚告诉记者,水厂的水源来自辽阳水库,水质良好。如果水源的水达到一类二类水质标准的话,经净水厂处理后,绝对能确保居民饮用水达标。但如果水厂的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净水厂再怎么处理,水质也难得到保证。因此,彻底消除水源地污染隐患,才能确保百姓喝上放心水。

  那么目前中国水源地质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张文台认为,水源地首要面临的问题是湿地萎缩,萎缩后湿地将失去自我净化的能力。湿地萎缩主要由滥开荒种地造成。二是水资源枯竭会造成水源地的水源不充足。三是森林被破坏失去涵养水源的能力。四是水源地附近“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排污也会污染水源地。

  张文台建议,源头方面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恢复水资源周围的生态,加强植树造林。同时要保护湿地,确保水源安全,并杜绝“三高”企业出现在水源周围。

  此外,水厂应做到24个小时监测。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过滤、净化。农村要实行“集中供水,集中居住,集中教育”,逐步实现农村饮用水的水厂集中供水。

  三是加强水网建设。部分水网年久失修,合格的水进入到水网中,也会由于一些铁管生锈造成重金属污染。

  公开报道显示,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个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合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这三类低质管网主要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之间。2000年后城镇新铺管网有很大改进,但已铺管网改造却不多,质量低劣的管网大多数仍在服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地段。

  “应加快管网更换,老管网逐步退役。整个管网全国要投入几千个亿,因此要逐步推进。要安装过滤、矿化等现代化应急设备。现在一些单位家庭安装矿化笼头去除污垢,但从根上还是要更换管网,用现代化手段清洗管网。总之要把好水源、水厂、龙头三关,才能喝上清洁的水。”张文台说。

  单一水源供给的隐忧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去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暴雨后流入涪江,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200多公里水体指标超标,影响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过百万居民正常饮食用水。而2012年年初,中国就发生了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先是位于广西的龙江发生了镉污染事件,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段被污染,流至下游的柳江,威胁了柳州市的饮用水安全。龙江镉污染事件还未平息,江苏镇江2月初又发生了苯酚污染城市水源地事件。这两起事件因为威胁到柳州、镇江等数座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而备受关注。

  “一次次事故的发生,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供水的关键是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向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保障饮用水安全不能单纯局限于防范污染事故发生,而在于当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否迅速启动备用水源,这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世萍建议应尽快建立和保护备用水源地。

  环境保护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16个城市建设了备用水源,占68.8%,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尤其在南方多数城市都以地表水作为单一水源。

  调查表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情况尚可,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因水体污染、水量不足、疏于管理等种种原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依然存在水源储备和应急供水设备储备不足、管理及工程技术措施不落实、缺乏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监测系统等问题,在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下,应对将极为被动。

  事实上,唯一水源地或者单一水源的供给方式,难以规避风险,一旦水系面临危机可能一击即溃。从近年发生的水危机事件来看,江河湖渠的水源因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众多工业企业分布在江河湖库附近,造成水源污染事故隐患难以根除,单一水源不仅不能满足需求,还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水源发生危险,必将造成社会的恐慌。为此,除了规划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外,更需要在水源地的开发上多做文章。建立备用水源地,成为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龚世萍建议:第一,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新的备用水源地。本着“类型互补、水量保证、加强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进行水源选址和工程建设,在选择备用水源时,应考虑与在用水源类型的不同,保障水源不会同时出现问题。在用水源是河流型时,应选择地下水或者湖库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

  第二,加强备用水源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备用水源应执行与在用水源相同的管理要求。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源及违规行为的整治、加强保护区内非点源控制;开展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加强保护区上游的风险控制和预警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解决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率高,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低的问题。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