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 截至20日,全国收获冬小麦3.18亿亩。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总产将创新高,夏粮有望实现“九连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
打破粮食生产“两增一减一平”的生产怪圈,部分主产区遭遇较重病虫害的不利局面,“九连丰”如何实现?种粮“高成本”“低收益”能否改变?粮食增产还能持续多久?“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病虫害严重:如何实现丰收?
农业部最新信息显示,今年夏粮生产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二是单产再创新高,预计亩产将提高20斤左右;三是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均实现了增产。
增产来之不易。农业部监测,由于土壤墒情良好、雨水较多等因素,今年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赤霉病偏重流行,全国发生面积达7000万亩,比常年增加近2000万亩。
“病虫害虽重,但由于技术到位,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当前着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通过喷施药肥混合液,达到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控制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小麦千粒重,这是今年夏粮丰收的关键之一。
在过去,这项技术一般是由农民自发开展,面积不大、效果不佳。而在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16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加强技术辅导,实现了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全覆盖。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人的努力是主要的,但天气的因素也是不错的。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郭进考研究员说,今年对小麦生长最关键的几场雨都没拉下,分布均匀,长势均衡,多年少见。
种粮“高成本”:如何改变农民“低收益”?
“从水稻单季来看,机耕、灌水、收割、农药、杂工,加起来每亩要400多元的成本,而且几乎每年都要涨50元左右,粮价涨幅却有限,每亩效益也就800元左右,小麦的收益还要低些,每亩好的也只有三四百元。”江苏太仓双凤镇种粮大户朱桂林说,如果不是靠规模种植,根本无法维持。
江苏射阳县阜余镇农民陈新华说,“农药化肥几乎年年涨,粮价涨得太少,种四五亩田不如出去打工两三个月,确实收入太低了,”陈新华说。
“现在小麦价格较低,是所有粮食中最低的,这是个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去年以来由于小麦价格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小麦取代玉米成为饲料用粮。因此,要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就要继续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对比价关系进行调整,使其更趋向合理。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走到今天,日益显出“高成本”特征,成本上升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小麦尽管增产,价格提高,国家补贴增加,但亩均纯效益增加很少。中央稳步提高粮食价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种粮成本和自然风险等,以改变这一问题。“如何应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来提高农业效益,至少不下降,是要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
多重因素困扰:粮食增产潜力何在?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每年增加粮食需求80亿斤以上。越是连年增产,离“天花板”就越近,出现“拐点”的几率和风险就越大。
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胡承霖说,先进科技到位必须建立在一定规模土地经营的“统”字上,千家万户落实先进科技困难重重。因此,抓好大户、合作社等的规模经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江苏大丰市农委高级农艺师杨建华也表示,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农业“兼业化”趋势明显。防治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种植是主要出路,一方面需要以规模化推动专业化,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
从社会化服务来看,去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2%,标志着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经工商注册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1.5万个,统防统治面积超过6.5亿亩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
“这些新的变化,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韩长赋说,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生产布局将更加优化。在挖掘13个主产省粮食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非主产省优势产粮区和产粮大县的作用,保障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今后粮食生产主体将更多元化,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记者董峻、于文静、杨玉华、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