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食用油开始陆续提价 将影响餐饮、食品行业价格

   日期:2012-07-1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71    

    新华网上海7月18日电(记者陈爱平、周蕊、姚玉洁)从去年以来至少已经试图调涨三次的食用油企业再次"按捺不住".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品牌的食品花生油品牌开始陆续提价,其中涨价幅度最大的鲁花涨幅在15%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原料花生价格高位运行、花生油利润率低是此次花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食用油涨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餐饮、食品等下游行业的产品定价,对下半年部分食品定价造成压力。专家建议,应强化低保标准和价格补贴与CPI上涨的联动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监测及发布平台,减少价格波动性。

    食用油巨头两年四度欲提价

    近日,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品牌的食品花生油品牌陆续开始提价,其中涨价幅度最大的鲁花涨幅在15%左右。

    油脂巨头益海嘉里证实,金龙鱼品牌从7月初调价,涨幅在8%左右,此次调价的品类为花生油一个品类。价格调整为全国范围内,从生产企业到经销渠道、批发商以及终端卖场的价格调整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预计为二至三周左右。

    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区的多家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花生油价格依然实行的是尚未调涨前的价格,但这一价格已经是食用调和油、大豆油等居民常用食用油的两倍多。某品牌5升的桶装花生油要价150多元,同一品牌5升桶装玉米油要价不到80元,5升的桶装大豆油均价仅在50多元,同样重量的食用调和油价格也在60-70元的区间。

    事实上,去年年初,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曾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理由拟提高小包装花生油、菜子油价格,经过国家发改委约谈后才暂缓涨价。到了去年8月,随着金龙鱼宣布对豆油、菜油和调和油等3个品类上调价格5%左右,其余食用油品牌纷纷跟进,形成了一轮食用油涨价潮。今年4月,金龙鱼等食品油生产商再传涨价信息,菜油和花生油涨幅在8%左右。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与今年4月5日相比,7月6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上涨8%,北京、山东等省、市涨幅更是超过10%.相比去年,全国纯花生油价格同比涨幅约17%.7月14日价格为130.63元,创监测以来最高,与监测最低点的价格相比,全国纯花生油价格上涨近五成。

    食用油为何再涨

    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原料花生价格高位运行、花生油利润率低是此次花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志华分析指出,一方面,年后花生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虽然二季度花生价格有下行的走势,但整体价格仍然偏高;另一方面,陈年花生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前期价格偏高,导致油厂原料库存一直充足,花生油企业整体开工率不高。

    业内人士介绍,花生的出油率在40%至50%之间,一般仅为43%左右;一般情况下是2吨花生生产1吨花生油。按目前每吨油料花生仁11000元左右计算,仅生产1吨花生油的原料成本就是22000元,而目前花生油的平均批发价是每吨21500多元,这导致花生油压榨企业尤其散装油压榨企业亏损严重。不少企业只能通过减少花生油产量,增加大豆油、玉米油等其他品种的产量,来保证整体市场销量,维持企业生存。

    在当前花生供应"青黄不接"时,油厂库存压力反而更大:目前距离新花生上市还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即便花生9月上市,油厂收购意愿也不会即刻火爆。高水分含量的花生容易霉变、出油率低,新花生水分含量为30%左右,这远远高于我国油厂收购的平均水平10%.所以油厂目前库存需要接近3个月的生产消耗,压榨压力较大。

    餐饮食品行业可能跟进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花生油涨价对其余油脂的影响不大,市场并不担心"跟涨"情况的出现。目前食用油供应总体上较为充裕,再加上当前处于销售淡季,厂家大幅调价的条件并不成熟。但东方艾格食品行业分析师常桂先预计,9月份随着食用油进入消费旺季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回暖,食用油市场或将迎来全面提价窗口。

    东方艾格食品行业分析师马文峰分析称,基本每次食用油价格上涨后,作为下游行业的餐饮业、食品业等使用油脂较多的食品价格都会有小幅跳高。去年以来食用油几轮调涨下,包括康师傅等方便面企业,面包新语、巴黎贝甜、85度C等西饼店都曾因"上游食用油涨价"对旗下产品进行调价。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食用油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涨价会影响到居民对物价的实际观感,对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人群来说更是如此。应强化低保标准和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尽可能减少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专家同时建议,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监测及发布平台,减少价格波动性。而对下游企业来说,尽管原材料存在上涨压力,但也不能"想涨就涨",应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水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