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喝牛奶可致癌"的传言遭到专家反驳。这个传言有瑕疵。不过,最令人震惊的是,专家对该传言的反驳带有非常明显的"智力不诚实"的部分,他们通过故意曲解背景来完成反驳。
传言中对牛奶非议的科学基础主要是来自康奈尔大学柯林·坎贝尔的著名作品《救命饮食》,其实这个结论并非是他持有,像著名的营养学专家Dean Ornish、Neal D. Barnard以及John A.McDougall都坚持这样的观念:"牛奶不是致癌,而是促癌。"
如果光看这一句似乎觉得中国专家们的反驳是合理的,比如柯林·坎贝尔在讲述了Madhavan论文《th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on carcinogenesis of aflatoxin》中的试验:给所有白鼠致癌物黄曲霉素,然后分为2组,一组是吃动物蛋白(尤其是酪蛋白)饲料,另外一组是吃植物蛋白饲料。结果发现,第一组大鼠很快死去,而另外一组则安然无事。这意味着动物蛋白更容易促癌。
但并不这么简单,Dean Ornish后来的工作是证明了"致癌物无处不在",致癌物是不可避免的,你被动吸了口烟,也有致癌因子。你喝口脏水,也有致癌因子进入。这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控制癌的最靠谱办法不是穷尽致癌源然后远离,而是将"致癌因"封闭起来--即降低促癌。坎贝尔打个比方,癌因如同种子,它总会在土里,但只有合适的温度、水分和阳光才能让种子冲破土壤,发芽开花长成大树,变成癌肿瘤。但如果种子不能发育,那么癌就难生长出来,也就无大碍了。所以,最好的防癌就是避免摄入促癌物,而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是可以被人自主意志控制的。越是同人体匹配越好的动物蛋白--所谓高蛋白就越是最好的促癌物。所以,防癌从规避致癌源,变成了规避促癌物。而牛奶则是最重要的促癌物。从这个意义上,某些牛奶企业是多么可憎:它的牛奶中居然有黄曲霉素存在,这是致癌的,而牛奶本身的酪蛋白又快速启动和促进癌的发展。它是"杀人一条链".
所以,当我们完整地理解了柯林·坎贝尔代表的一批学术人的逻辑,我们重新审视一些专家反驳的伎俩,就会发现他们故意做了"有尺度设计的"考量,他们将反驳话语的重点放在牛奶并不致癌,而没有告诉大家,致癌物的广泛性、随机性使得致癌问题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移。癌之所以能够让人束手无策,并不是因为有黄曲霉素的接触,而是对黄曲霉素致癌后的癌启动,不是"种子问题",而是"培育问题".
从广泛的尺度上看,"牛奶致癌"是可以成立的,它的完整表达是:"因为致癌物无所不在,进入过程随机,所以致癌因是不可控制的,于是致癌的重心应当放在促癌上面。而牛奶难辞其咎,应当坚持抛弃。"不过这一完整性表达会对奶业及相关行业造成巨大打击,利益集团会利用医学中存在的各种模糊之处进行反驳。而很多狐疑的人们因为饮食习惯和"高蛋白"的洗脑教育,他们也不会相信,最终它将变成一个信仰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