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发布"蘑菇中毒"预警 专家提醒民间识别方法不可信 一旦现恶心呕吐等立刻就医
尝鲜最要命 野蘑菇不要摘
涮火锅时各种蘑菇是最受欢迎的菜品,几乎每桌必点,可见人们对于蘑菇的喜爱。八九月份正是蘑菇生长的旺季,而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热卡很低,因此被人们誉为健康保健食品。
然而,蘑菇种类繁多,有些却含有毒素,是不能上桌的。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要求餐饮单位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北京市也发布"蘑菇中毒"预警,要求市民切勿采摘、食用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要求在京餐饮服务单位严禁采摘、使用野生蘑菇。
蘑菇分类
属于真菌类 毒蘑菇有200-500种
蘑菇属于真菌类,种类繁多,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可见其踪影,每年的8-9月份正是其生长茂盛的季节。
蘑菇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在有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生长,而以草原和丛林中生长较为集中。获取蘑菇的来源可以分为人工种植和野生。人类通过对野生蘑菇的培植,能够给人们餐桌上提供安全、美味的食用菌,包括香菇、草菇、金针菇、猴头菌、茶树菇等;而野生蘑菇中的部分品种也可以通过专业采集,供人们食用。
蘑菇美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种类有毒,被称之为毒蘑菇。有研究报道,全球范围内毒蘑菇有200-500种,在我国就有近百种之多。每年,尤其是夏秋季节,都会发生采食野生蘑菇导致毒蘑菇中毒案例的发生,甚至导致中毒者死亡,其中不乏群体中毒事件。
中毒表现
急性胃肠炎样表现是共性
由于毒蘑菇所含毒素的复杂性,蘑菇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以往的临床实践,倾向于将蘑菇中毒区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脏器损害型、溶血型等。
有研究报道,蘑菇中毒的不同临床表现取决于毒蘑菇所含毒素类型,但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样表现,是各种蘑菇中毒的共有临床表现,出现于误食毒蘑菇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对于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阿托品有较好疗效;对于其他临床类型的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中毒者的预后取决于中毒临床表现的类别和就诊的早晚,早就医能保证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医治方法
误食毒蘑菇 催吐和洗胃越早越好
发现误食毒蘑菇,催吐、洗胃越早越好,患者病情许可时,在4-6小时内仍然可以考虑洗胃、导泻及吸附剂治疗,以减少毒素经胃肠道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溶血型蘑菇中毒,经过相应治疗,预后较好,死亡率很低。
而脏器损害型蘑菇中毒,一旦出现明显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急剧增高等严重肝损害表现,尤其是同时合并心肌、肾脏等多脏器损害者,死亡率很高。
医学界普遍认为,对于脏器损害型蘑菇中毒,需要早期选择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同等中毒程度者,治疗时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民间验毒方法
蘑菇颜色鲜艳则有毒
不生虫子的有毒
易变色或破损后流出乳汁状液体的有毒
遇到银器或大蒜变黑的有毒
文/记者 胡松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 郝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