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苔、泰国蓝莓味威化饼干、美国的巧克力、法国拉菲等等,进口食品店遍布沈阳商场、超市内、街边,一些母婴用品店更是进口食品聚集地。 9月2日,记者采访沈阳部分经销进口食品的商场以及超市、母婴用品店发现,仍有不少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销售人员以"没贴"为由来解释为何无中文标签。沈阳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论是什么渠道进来的进口食品,都必须有中文标签。市民如果发现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销售,可以向所在区的工商局举报。
非官方渠道进口食品容易出问题
9月2日,在青年大街靠近市政府附近的一家专门经营各种进口食品店内,记者看到,袋装海苔上面全是韩文,没有中文,还有一些标有日文的,从图形上看是饼干标志,但没有中文。记者询问为什么没有中文标签,店主说:"进口食品嘛,当然都是外文了,我们这里卖的比超市里进口食品便宜很多呢,这饼干在超市要贵六七元呢。 "记者询问为什么便宜,店家说:"我们进货渠道跟他们不一样。 "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因各种问题,超过380吨"洋乳品",包括常温奶、酸奶、奶酪遭到退货、销毁处理。这些食品分别来自新西兰、韩国等国家。一位多年从事进口食品业务的人士介绍,根据从业经验,那些绕开官方渠道进口的食品更容易出现问题,一些小型商贸公司进口的食品奶酪、奶粉是按照他国标准生产的,更容易出现维生素、蛋白质等指标不符合中国要求的问题。
购买进口食品看中文标签
记者发现,进口食品店不但遍布沈阳大街小巷,而且网上销售进口食品的店也很多。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如一些胡萝卜蓉、梅子蓉,也因钠超标或标签不达标而被销毁。对于进口食品,沈阳市民应如何选择才能保证其安全呢?沈阳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解释,国内进口的食品,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渠道,在市场上流通都必须有中文标签。
因此,市民购买进口食品时,首先要看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该标识食品名称、配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原产国的生产厂家、进口商或经销商单位和地址、电话、贮藏条件等。如果市民发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在沈阳市场上销售,可向经销进口食品所在区的工商部门举报。 □本报记者/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