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光明牛奶质量问题打击公众信心 凸显监管漏洞

   日期:2012-09-1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23    

    8月26日,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郭本恒还抱怨说,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而在此之前,有网友在微博中爆料,其购买的光明"优倍"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光明乳业很快回应,承认部分950毫升"优倍"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碱水,涉及产品300盒左右,并宣布召回全部相关产品。而就在9月8日,光明再次被曝出瓶装牛奶出现酸败问题,目前质监部门已经介入。

    再次打击公众信心

    此消息一经披露,广大消费者大呼不敢喝这样的牛奶了。

    针对光明乳业的回应,有评论人士指出,"渗入食用级碱水的牛奶对人体不会产生严重危害"---按照光明这个逻辑,只要对人体没有危害,渗入什么东西其实都不要紧!假如所有食品企业都以"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为底线来经营,那一系列的添加物种类和标准的规定都将作废,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将是一场浩劫。

    问题产品为什么能出厂?这批混入异物的不合格牛奶为什么能走出生产车间进入零售领域,不少消费者提出了质疑,认为厂家的质量检测流程和出厂把关程序存在漏洞。

    对此,有网友表示,之所以能查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当时生产线上相关的管理者知道碱水已经混入到牛奶之中,但还是让这300盒牛奶走向了市场。我们希望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能够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实现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安全健康、消费者正当权益的双赢。

    有消费者称,我就是买到这次问题产品的消费者之一,描述一下那批产品:颜色相较于正常产品偏黄,闻起来有一定的异味,尝起来有点消毒水的味道。自从部分企业出事以来我一直买光明的产品,也算是比较熟悉,为啥我都能辨别出的问题他们那些工作人员、质检程序都查不出?

    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必须具有责任意识。而此次牛奶渗入碱水问题被曝光并不是源自厂家自身的质量检测,也不是因为市场食品检查,而是源于微博爆料,这正证明了光明企业责任意识的匮乏。

    监管仍然存在漏洞

    郭本恒的自夸和抱怨,道出了许多乳业老总的心声,也让民众从侧面看到了政府加强乳制品监管的力度。从震惊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到"牛尿门"、"汞超标门"、"菌落总数超标",再到最近曝出的 "生产日期篡改门",中国乳业层出不穷的安全生产事件,已经让很多消费者心灰意冷。从这一点来看,当前的乳业确实离不开"抽死人"的严格监管。

    身陷信任危机之中的国内乳企,与其抱怨抽检,不如反省自问:如果真的是"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都很先进,为何在如此高密度的质量监测之下,仍时不时地曝出事故?

    业内人士认为,抽检频繁与事故频发同时存在,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乳品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成熟、质量不过硬的"硬伤",频繁抽检符合国内乳品企业的实际状况;二是不排除有些质量监测工作还是流于形式。

    有鉴于此,乳品企业既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将生产、加工、销售所有环节的工作都做到无懈可击;又要转变对质量监管的态度,要将每一次安全事故都当做是修补管理漏洞、提升产品质量的契机,将每一次监管都当成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规定动作".只有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生产产品,才不会惧怕"抽死人"的监管。

    同时,负责质量监管的部门也应注意,必须将乳制品质量监管落到实处,不仅要有"量",而且还要有"质",要让监管真正成为保卫乳制品安全的"把关人".否则,流于形式的监管,最终只能坑了企业又害了消费者,还会破坏监管部门自身的公信力。

    除了监管不严之外,食品行业尤其是乳业上游依然大量存在落后的分散的经营方式,无法有效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农业产业链条,也成为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之一。

    业内建议,政府部门应主导整合本区域内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并推动食品工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建设可追溯的、有系统保障的、绿色生态的、规模化的农牧业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链条。

    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也需要建立和提高食品产业链中关键环节企业的准入门槛,并加大监管力度,对不合格企业制定严格的退出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此外,对于乳制品加工企业,政府也要加大奖罚力度,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

    作为产品质量的直接负责人,企业对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抱着"零容忍"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瓶装牛奶又现酸败问题

    就在记者截稿之前,光明于9月8日再次曝出质量问题,瓶装牛奶出现"异味",部分市民发现220毫升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出现 "变苦","发酸"现象。目前,上海质监部门开始进厂调查,做善后工作,并提醒市民,"在食用生产批号为20120907的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时,若发现牛奶有异味等异常现象,请停止食用。"

    光明乳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声明,分析瓶装牛奶出现"异味"的原因称:"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今早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郭本恒的发言余音仍在,然而短短两个多月之内,光明乳业却两曝安全问题,再一次走上了风口浪尖。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