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甘肃天水市副市长王钧专程到广州,亲自做起了苹果推销生意。他表示,希望广州市民多吃些天水盛产的花牛苹果,多帮助果农们。
临近岁末,一波 "果蔬滞销寒潮"开始在北方多个省份上演。仅近日,主产区甘肃、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均曝出苹果滞销,严重地区多达几十万吨。
中国社科院农产品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基本是自发性的,部分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在短期内想得到扭转基本无望。在他看来,如果大的环境不改,"不找市场找市长"可能还会上演。
副市长变身"推销员"
11月3日上午,广州白云万达广场,一群从甘肃远道而来的"果农"正向市民推销产自当地的花牛苹果。这起看似平常的推销活动,由于"领头人"是甘肃天水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钧而引发围观。"副市长当街卖苹果"随即获得网友力挺和热捧。
据媒体报道,"副市长当街卖苹果"的背后,是当地苹果陷入滞销困局--今年甘肃水果大丰收,仅天水市苹果产量就达88万吨,其中最为有名的花牛苹果总产近60万吨。
而对于"滞销"一说,天水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朱解明并不认同。"滞销,这个本身就是概念性错误。"朱解明说,"这次推介会与苹果滞销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选择的(协办单位)万达广场及江山酒家,本来就是针对高端市场消费群体的单位,主要是为了增加花牛苹果的美誉度。"
不过,王钧在接受广州当地媒体采访时表述:目前广州及周边城市市民消费的花牛苹果,占当地年产总量的近1/3,他希望广州市民多吃些花牛苹果,多帮帮西北甘肃的果农们。
公开资料表明,花牛苹果被许多中外专家和营销商认可为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但截至目前,它所占的市场份额依然不高。
"为什么花牛苹果还没有做起来?是因为政府没有出面。我们现在联合8家大的经销商,统一由政府出来指导,副市长更是带头做推广。"朱解明说,其实花牛苹果每年的产量并不是很多,所以一般是直接进入餐桌,不进超市,但它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现代人都讲求健康嘛,天水的空气、气候很好,水分很足,非常适宜水果种植。"作为直销商之一,江山酒家副总经理周玲对花牛苹果也是赞不绝口。当问及本次推介会的效果,朱解明表示"非常成功","今天(11月5日)早上,我去机场送副市长,得知我们整个推广结束以后,接到的订单有10万斤,将按每斤7.5元的价格卖出。而且到现在为止,电话还不断。"
除此之外,目前花牛苹果已在广东设立了4个直销中心;到明年,预计会有100家店参与进来;预计3年之后,花牛苹果将会在广州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
事实上,今年以来,花牛苹果在海外市场表现相当不错。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天水检验检疫局已出口花牛苹果495批,累计1.69万吨,出口金额达1881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0.68%、72.44%和118.46%.
苹果产业困局待解
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的甘肃,多个种类的苹果陷入滞销僵局,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以平凉市静宁县为例,当地早就传出苹果陷入滞销困境。据报道,在一周之内,静宁县的苹果由5元每斤下跌至2元左右,但仍然出现了滞销。
甘肃省农牧厅市场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整体看,今年我国除个别地区遭遇冻害、冰雹,苹果产量受影响外,绝大部分产区苹果长势良好。预计苹果栽植面积可达3300万亩,总产量3700万吨左右;产地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或略涨,出口订单减少,销售压力较大。
不仅甘肃,近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多地曝出苹果滞销困局,丰产难丰收的情景持续多年,未见明显改观。中国社科院农产品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的(滞销)情况与天气原因存在一些关联,与去年比较,总体滞销、价格下跌呈扩大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如今的情况比上世纪90年代好了很多。"
有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苹果一度畅销,北方许多地区于是盲目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到1996年,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陷入严重的滞销僵局。
至于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的原因,多方观点指向市场信息不对称。但李国祥认为,信息不对称的说法不科学,"这应该只是短时间内、局部的、季节性的产品过剩。因为现在的市场依然是自发性的,所有自发性市场都是以破坏性的调节来最终实现的。"
在他看来,要破解农产品滞销困局,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合同生产、订单农业。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多地盛行推广"农超对接",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但李国祥表示,如果大的环境不改,也很难去做这种创新。如今国内农产品市场常年出现滞销情况,目前看来难以避免,但可以缓解,"缓解的话,也是分长期和短期。长期看,就是政府要把产销规划对接好,现在虽有规划,但规划和产销是脱节的,生产的规划跟不上市场,经常盲目生产。而从短期看,还得由政府等机构来搭台,做一些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