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虫夏草价格飞涨,各种以冬虫夏草作为卖点的保健品打着各种神奇功效的旗号,已成了保健品市场上的新贵。 (曹一/图)
冲着冬虫夏草超过黄金的身价,人们疯狂追逐这些有着神奇功效的虫草高档保健品。然而,当下风靡的虫草保健品不仅替代品存争议、原料“张冠李戴”,而且还在推广、营销中肆意夸大功能、隐瞒可能的副作用。
凌晨六点多,一个幽暗的角落里,三百多名老人像听话的小学生一样围坐在一起听“健康讲座”,结果,很多人还未听罢,就攥着一大把人民币去排队抢购一种冬虫夏草含片——每4盒一个疗程,售价3999元。
当执法人员徐洪水假装听众混进现场时,他被眼前的这幕场景惊呆了。
最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分局沙河监管所查扣了这批17.5万元的保健品。执法人员发现,该产品生产厂家是山东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但生产许可证上的食品类别却是压片糖果。
公安机关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冬虫夏草含片”的确是糖果。办案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已有一人因涉嫌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被起诉,8人取保候审。
这幕发生在半年前的荒诞剧恰如当下冬虫夏草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缩影——随着冬虫夏草价格飞涨,各种以冬虫夏草作为卖点的保健品演化出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甚至壮阳等神奇功效,轻而易举地成了保健品市场上的新贵。
来自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虫草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1年,卫生部就已明令限制冬虫夏草这类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作为保健食品原料。2005年,接手保健品监管的国家药监局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虫夏草的,应以人工繁殖的菌丝体予以替换。
“国家药监局目前尚未放开使用冬虫夏草制造保健食品。”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说,“除了早期获批的一些产品外,一些保健品命名为‘冬虫夏草’,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一个天大的误会”
冲着冬虫夏草超过黄金的身价,人们接受了虫草保健品每盒百元至千元不等的价格,然而,这些高档保健品究竟是什么?
仅统计国家药监局网站上以“冬虫夏草”为名注册的12款保健品就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标明是以人工繁殖的菌丝体作为天然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中国地衣学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所谓“冬虫夏草”,实则是生长在蝙蝠蛾科幼虫躯体上的子囊菌门真菌,人们可以通过液体培养冬虫夏草真菌的无性型菌种实现工业化生产,亦即通过克隆途径获得冬虫夏草的替代产品。
冬虫夏草的生长史包括分生孢子阶段(无性型)和子囊孢子阶段(有性型)。在人工培养、液体发酵等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冬虫夏草菌种均为无性阶段,故而其无性型菌种的正确鉴定问题特别引人关注。
目前,蝙蝠蛾拟青霉正是被官方认定的冬虫夏草真菌无性型菌种。国家药监局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虫夏草的,应以蝙蝠蛾拟青霉予以替换。”
不过,有研究者认为,官方的这一认定“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冬虫夏草研究专家、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沈南英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早在1980年自己就分离出冬虫夏草菌种,后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英兰教授通过分离和形态学研究,确定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孢。
2005年魏江春完成了冬虫夏草菌DNA鉴定,证实中国被毛孢的基因序列与天然冬虫夏草一致。同年10月29日,中国菌物学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全国从事冬虫夏草及其无性型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均被邀出席,会议的结论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
沈南英指出,蝙蝠蛾拟青霉虽与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不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其发酵菌丝体粉产品不应冠以“冬虫夏草”或“虫草发酵菌丝”,以免使消费者误认为是冬虫夏草制品。
据称,当下科学家们命名的冬虫夏草菌种多达13个属22个种名,由此发展出的“冬虫夏草制品”多达几十种。“这是虫草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根源。”沈南英说。
虫草原料“张冠李戴”
就在冬虫夏草真菌菌种尚存争议之际,一类以“蛹虫草”为原料的虫草保健品却已然横空出世。在当前近80款注册的虫草保健品中,以蛹虫草为原料的占近一半左右。
与冬虫夏草只产于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地域海拔3500-5000米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不同,蛹虫草主产于云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且早已实现用家蚕和柞蚕蛹人工批量培育。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蛹虫草保健品在包装和广告上都爱用“北冬虫夏草”这个别名。
“通常包装盒和广告上的‘北’字印得小不可见,冬虫夏草四个字却印得斗大。”沈南英指出,这同样涉嫌误导,因为二者药理药效并不相同。从成本来看,蛹虫草已经实现人工种植,市场价数百元一公斤,冬虫夏草却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公斤,价格相差千倍以上。
“冬虫夏草和蛹虫草的亲缘关系就像小麦和大豆一样,既不同属,更不同科,属于远缘关系。”魏江春说。
按照沈南英等一些科学家的观点,那些以为自己吃了冬虫夏草保健品的人们,不仅吃贵了,而且还吃错了。
宣传铺天盖地,功能肆意夸大
尽管消费者可能“吃错了”,但各类虫草保健品还是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夸大功能、疗效。
事实上,即便冬虫夏草,“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冬虫夏草对预防肾脏、肝脏纤维化(硬化)有不错的功效,仅此而已。”魏江春说。
2011年11月,北京市药监局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监测结果,“智灵牌冬虫夏草胶丸”、“寿世宝元牌冬虫夏草(菌丝体)胶囊”等5个产品的违规广告发布次数均达到10次及以上。2012年5月,智灵牌冬虫夏草胶丸被国家药监局收回了广告批文。
生产智灵虫草胶囊的山东智灵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坦言,有些销售行为的确违规了,一些经销商的操作没有按照规定来做,夸大宣传。“公司和政府的态度是一样的,今后会加强管理。”该负责人说。
2012年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称,自己关注保健品乱象已经有6年,此前他买下“金虫草双参胶囊”、“力加力”两款保健品送到广东省药监局检测,发现其中含有伟哥中的化学成分,甚至比伟哥的剂量还增加了一倍。钟南山当时指出,这些药可能会降低血压,导致心力衰退,甚至引起死亡,但是这些保健品上没有任何说明。
药监部门的通报信息显示,金虫草双参胶囊包装盒上称该产品系陕西安泰堂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营销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称,金虫草双参胶囊并非其产品,2011年该公司网站即发表声明,认为有人套用该公司多宝强力胶囊文号,已报告监管部门。
“只能跟美国人说 这是‘中华瑰宝’”
或许是为了应对当前冬虫夏草保健品市场的乱象,2012年8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意味着官方时隔十年之后,开始允许冬虫夏草直接用作保健食品的原料。
《方案》对企业虫草来源、研发、生产、检测能力,特别是企业经营规模做了具体要求。比如“试点企业保健食品工业产品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原产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适当放宽)”。
“冬虫夏草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虫草生产企业早就想进军保健品市场了,但这个门槛太高了。”青海省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扎西才吉说,这家青海最大的冬虫夏草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也仅3亿元。
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青海目前没有一家10亿规模的企业,协会将向国家申请:要么进行全省整合,要么降低青海虫草保健品的进入门槛。
拉加才旦同时也在筹划青海冬虫夏草研发基地,试图加强研发能力。“全世界与冬虫夏草有关的专利有170多项,但中国只有77项,没有虫草资源的日本都有68项专利。”
魏江春记得几年前,曾有一家知名的美国保健品公司想引进冬虫夏草,当时提出3个条件,必须说明冬虫夏草的疗效(有正式临床报告)、活性物质(什么成分起作用)和作用机理,3个条件中有1个满足就可以进口。结果国内1个都拿不出来,只能跟美国人说这是“中华瑰宝”。
“冬虫夏草到底是什么成分起作用,搞清楚后才可能进一步开发,才可以走向国际市场。”魏春江说,“现在的问题是,监管决策需要多一些科学支撑,商业开发也还停滞在拼命赚钱的阶段。”
相关报道:
国家食药监局将开展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
冬虫夏草乱象:用重金属粉末增加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