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我国多地水果价跌滞销 产销对接仍需加强

   日期:2012-11-2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81    

    近日,我国部分主产区苹果、柑橘等水果价格急剧下跌,并发生大面积滞销。然而,受产销衔接不畅、物流成本过高、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影响,销售地同种水果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品种销售价格甚至是产地收购价格的三四倍。业内人士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大产销衔接力度、畅通"绿色通道",破解"农民卖难,市民买贵"难题。

    部分水果价跌滞销 果农"保不住本"

    甘肃省静宁县是红富士苹果种植大县,苹果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95%以上是红富士品种。记者近日走进静宁县新华村时,看到不少果园空地上堆积满了待售的红富士苹果。村民梁平安种了6亩果园,他告诉记者,今年来收购苹果的客商很少,收购价格也从7元/公斤降至4.2元/公斤,为近5年来价格最低点。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销售,连成本都保不住。

    静宁县苹果收购商张双喜说,目前当地的苹果价格已经从一个多月前的每公斤9元-10元,骤降至目前每公斤4元-5元,有的地方苹果收购价格甚至降到每公斤3.6元。

    据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调查,全省红富士苹果购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静宁县减少50%左右,其他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吉林省延边州则出现了苹果梨滞销。记者了解到,延边州是我国重要苹果梨产地之一,拥有苹果梨树60多万株,年产量达到3.5万吨。

    在湖南部分地区,柑橘也出现了滞销。湖南省石门县被称为"全国柑橘第一县",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看到,通往县城的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运果的小三轮,鲜橘时不时从车上滚落,农户甚至懒得去捡。

    "去年平均收购价为1.8元/公斤,今年却只有0.8元/公斤,价格下跌太厉害了,连成本都保不住。并且,前来收购柑橘的客商很少,根本卖不出去。"石门县盘石镇农民于泉秀说。

    石门县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主任李平告诉记者,今年石门县柑橘总产量估计在35万吨左右,已经销售22万吨左右,今年收购价格暴跌、果贱伤农已成定局。

    销售地同种水果价格暴涨多倍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不少主产地部分水果价跌滞销,但在销售地这些水果价格虽比往年有所降低但依然较高,有些地方销售价甚至是主产地的三四倍。

    甘肃省静宁县常津果业公司是当地苹果购销龙头企业。副总经理李桂海告诉记者,他们的苹果主要销往浙江、广东等地,这些地方的超市苹果零售价与往年相比略有下滑,但幅度不大,有些超市苹果售价为十几元每公斤。

    甘肃省兰州市民张慧梓告诉记者,最近农贸市场红富士苹果价格为14元/公斤左右,与往年持平,根本感觉不到价格明显下跌。记者在兰州华联超市也了解到,红富士苹果价格多保持在每公斤10元至14元之间,与往年比降幅不大。

    在吉林省长春市最大的仓储超市恒客隆朝阳桥店,记者看到大堆苹果梨摆放在门口,价格为4.6元/公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苹果梨就是吉林延边滞销的苹果梨,由于增加了运输、储存等成本,销售价格比产地翻了一番。

    在湖南便宜至不足1元/公斤的柑橘,北京等大城市的销售价格上涨了好几倍。在北京锦江之星宾馆长椿街店附近卖水果的商贩告诉记者,柑橘是从湖南购进的,价格为4元/公斤,没有出现明显下滑。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产销衔接不畅、物流成本过高、中间环节过多等因素,造成了部分水果"农民卖难,市民买贵".

    一些水果经销商认为,近日部分水果滞销并不是全国性的生产过剩,而是产销衔接不畅导致的。比如,甘肃省内静宁、秦安两个县种植的苹果较为有名,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什么名气,收购商相对较少。许多客商一提起苹果,往往就想到了山东烟台、陕西洛川。农民还是按照往年习惯种植,一旦大获丰收、收购商减少,价跌滞销也就在所难免。

    物流成本过高、中间环节过多也造成了"卖难买贵".在长春市大马路附近一家小区卖苹果梨的商贩郭培兴告诉记者,他卖的苹果梨来自珲春市,两地相距570公里,拉一趟苹果梨的油钱和过路费有1500多元,平摊到苹果梨上,只有卖到6元/公斤才有钱赚,否则就赔本。

    还有专家认为,现阶段正是水果集中上市季节,造成市场上水果供应增加,收购价格下降。并且,从果农到消费者之间包括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过桥过路费、各种税费、批发费、零售费、摊位费、管理费等层层加价,推高了水果零售价格。

    加大产销对接力度 畅通"绿色通道"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可举办专场产销对接会,破解部分水果价跌滞销困局。另外,应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畅通"绿色通道",降低终端市场水果价格。

    甘肃省静宁县果农梁平安、吉林省延边州果农孙海波等人希望,借鉴此前应对蔬菜滞销做法,举办专场产销对接会,将超市等大型水果经销商介绍到当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记者了解到,针对10月中下旬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卖菜难,商务部紧急启动了农产品"卖难"应对工作机制,并派出三个工作组,分别前往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发生卖菜难的产区进行调研,协助地方政府帮助农民缓解卖菜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吉林省长春市昌大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出口,公司董事长孙亚清告诉记者,"农超对接"是解决水果滞销的有效办法,但现在部分地区"农超对接"推进效果一般,影响了农民和超市的积极性。"农超对接"中间环节多,入驻费、人情费、赞助费等不合理收费广泛存在,导致商品终端价格高,农民却没有因此受益。

    孙亚清认为,"农超对接"的关键是物流环节,但现在物流企业从事"农超对接"的利润很薄,工作却十分繁琐。如果建立一个包括供货商、采购商在内的园区,让双方直接在园区内完成对接,既可减少中间环节,又可使果农、超市、物流企业三方都能受益。

    湖南省石门县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主任李平则认为,破解"农民卖难,市民买贵"难题,最迫切的就是降低物流成本。国家的"绿色通道"政策要落到实处,对于柑橘等季节性极强的大宗水果,应出台专门的运输费用减免和燃油补贴政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相关各方利益。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