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粮油业门槛抬高:将成大企业竞技场

   日期:2013-01-0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96    

  胡军华

  原本几乎没有门槛的粮油加工,将成为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行当,大企业将有更多发言权。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粮油业是门槛很低的行业,只要出现赚钱的机会,马上就会引来众多的跟风者,导致粮油行业加工产能普遍过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显示,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83万个,如果加上规模以下的粮食加工企业,企业的数目将更为庞大。

  门槛抬高

  综合业内人士消息,具体来看,在大豆压榨领域,大豆年加工能力估计已经超过1亿吨,约有一半的产能过剩;油菜籽领域,全国年加工能力约为4000万吨,而中国油菜籽产量只有1200万吨左右,约有70%产能过剩;稻谷、小麦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也有约60%或者40%的产能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量粮油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加工产品的品质不高甚至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形屡有发生。以地沟油为例,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仍然无法禁绝,正是由于一些粮油企业受巨大的利益诱惑,一再铤而走险。

  但是大的环境形势在变化,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认为,近年来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粮油加工企业必须保证粮油的质量和健康,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要尽可能将上游的产业链环节控制在自己手里。粮油加工的上游包括种子、化肥、种植、收储等,一些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与一些种子公司合作培育品质优良并且性能稳定的农作物种子,再与优质产地的农民及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统一种植选定的种子,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耕种农作物。

  一直以来,科研都是粮油加工业的“短腿”。2010 年,粮食加工业科技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国内基础研究薄弱,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数量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粮食加工业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关键技术装备的开发大多处于仿制阶段,科技成果储备少、转化慢,产品技术含量低,高品质产品少,制约粮食加工产业升级。

  此前,中粮集团宣布投资32亿元建设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而益海嘉里集团也宣布投资8亿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研发中心,都是希望通过研发营养健康的新产品保持甚至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郭清保说,中粮、益海嘉里都是全产业链的打法,一般企业没有实力效仿,在这个圈子里,小企业将越来越玩不起。

  央企崛起

  在改革开放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扮演了市场主力的角色,国有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并不明显。以中粮集团为例,粮油贸易曾经是该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另一家央企中国中纺集团公司多数时间里也主要是从事大豆的进出口贸易,粮油加工企业则是这些央企的下游企业。

  工信部的文件显示,2010 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全行业总量的66%、25%和9%,大米产量分别占总量的87%、1%和12%,小麦粉产量分别占总量的87%、5%和8%,玉米加工产量分别占总量的66%、26%和8%。

  2010年以后,中粮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中国中纺集团三家央企在粮油加工业的影响力快速提升,三家央企大规模开展加工业务。中粮集团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主要业务平台中国粮油控股大豆等油籽2010年油籽年压榨能力是708万吨,食用毛油年精炼能力是225万吨,到今年6月份,中国粮油控股的油籽压榨能力和食用毛油精炼能力分别增至1038万吨和417万吨,增幅分别达到47%和85%。

  中国中纺集团2011年油料压榨能力达到716万吨/年、精炼和分提能力190万吨/年,加上两个大豆压榨项目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总的压榨能力将逼近1000万吨,与益海嘉里、中粮集团处于相似水平。

  与中粮、中纺集团相比,中储粮最近几年的扩张速度并不慢。中储粮食用油业务已有包括镇江、天津、东莞在内的三个生产基地,旗下油脂有限公司还正式推出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鼎”,中储粮方面透露的信息显示,金鼎2012年的销售目标为20万吨,2013年的销售目标是30万吨,年均增速将达到50%。最终目标是用5年时间年销量达到100万吨,届时将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10%~15%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称,央企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有比较优势。以油菜籽收储为例,往年,中储粮、中粮获得了收储的资格,这些企业还被授权可以委托其他民营企业代为收购和加工油菜籽,被委托企业每吨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加工费用,这是无风险的收入,民营企业大多趋之若鹜,而能不能参与收储,中储粮等有较大决定权。

  此外,在融资等方面,央企也有一定的方便。央企在粮油领域的影响力放大将不难理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