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酒鬼酒、贵州茅台之后,五粮液、洋河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也被卷入塑化剂风波。14日早盘,两只股票临时停牌,并在午间公告称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虽然多家酒厂力证清白,但14日白酒板块的走势还是明显弱于大盘。这样的情形在乳业、肉制品行业都曾出现过,修复消费者摇摇欲坠的信任感,食品行业需要更多努力。
塑化剂风波再起
尽管贵州茅台之前针对白酒塑化剂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拿出了多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报告“以示清白”,塑化剂风波却仍然无法平静。
13日,一个认证为投资咨询机构的账号“中能兴业”发布微博称,其送检的11款白酒均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多款产品塑化剂超标,国内白酒三巨头“茅五洋”集体中枪。一时间,稍稍平静的市场再起轩然大波。
“白酒塑化剂事件一直没有官方答案,这酒以后还能喝不?”网友的疑问,道出了塑化剂风波蔓延一个月,仍然无法画上句号的原因。
在这场持续发酵的风波中,两大疑点有待解答。其一,白酒里的塑化剂到底从何而来?至今没有权威的监管部门给予解释。其二,卫生部关于食品塑化剂含量的相关规定,是否适用于白酒行业目前仍存争议。
上海市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瞿一鸣认为:“酒企自称符合标准,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网民会觉得送检的产品都是企业挑好的,只有权威政府部门或者独立第三方机构从市场上直接抽检,才可对其产品质量下公正的结论。”
做空论再升温
虽然从酒鬼酒到洋河股份,四家酒厂都否认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但随着恐慌情绪蔓延,11月份以来白酒板块下跌近20%。14日上证综指虽大涨4.32%,但酿酒板块仅上涨3.01%,涨幅在A股中排名倒数第二。
在这场风波中,民间送检者的身份备受关注。网络上有质疑称,之前将茅台送检的网友“水晶皇”,周五就拿到了报告,却选择周一股市开市的前一天晚上公布。至于“中能兴业”,自称为投资咨询机构,并编写过《A股上市公司数据手册》等工具书。记者查询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证券咨询公司公示栏,却没有该公司的信息。
有人因此推断,民间机构公布检测报告,有做空白酒股的嫌疑。这样的揣测也许并非空穴来风,在“中能兴业”发布报告的前一日(12月12日),贵州茅台融券卖出量为16.6万股,较前一日增加13%;洋河股份融券卖出量达13.2万股,较前一日增加63%。
做空某只股票或某个板块,在成熟市场很常见,在A股市场却搅得众多公司手忙脚乱。国金证券分析师陈钢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企业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对资本市场做空力量的理解不到位。
应对做空,首先企业要有行动。茅台方面在澄清塑化剂的同时,还宣布已储存14万吨基酒,大股东还考虑继续增持股票。监管部门也要有所作为,这包括检查重大信息发布者是否和相关股票头寸持有者存在利益关系。
“用钱投票”的督促作用
今年年中,保定“油条哥”的故事走红网络。“油条哥”每天炸油条都用新油,吸引远近顾客排起长龙,有人甚至开车十几公里专门来买。这充分说明,当诚信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诚信也会产生溢价。
反过来看,如果一家食品企业不讲诚信,不能保证食品安全。那么,它不但要接受监管部门的处罚,还将遭受消费者的唾弃、投资者的抛弃。
如果说监管部门的调查需要时间,处罚金额也相对有限。消费者的唾弃需要一个认识过程,才能对企业传导压力。那么,由于放大效应,股市的反应几乎是立竿见影,程度也往往超预期。这对上市公司具有巨大的震慑力,因为股价下跌、市值缩水,不但损伤企业形象,也会对后续的再融资、上项目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因为股民用钱投票比用嘴投票和用脚投票更有效,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这样的行业大佬,纷纷选择在事件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将产品送检并公开回应。这对于食品安全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进步。
“由于塑化剂,白酒业遭受重创,但危机也是商机,谁能改进酿酒工艺、保障食品安全,谁就能重新赢得信任。”网友“ALEX大彬”的观点得到不少业内人士认同。
曾在华致酒行工作多年的苗春认为:“白酒里存在塑化剂是事实,但国家没有专门的白酒塑化剂标准,行业此前也疏于管理。要从根本上推动白酒业的自律和革新,塑化剂风波才能真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