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1、香港实施“限带令”
香港今年以来出现"奶粉荒",因水客大量抢购,导致某些品牌的婴儿奶粉长期断货,引起香港市民不满。为应对"奶粉荒",港府提出立法限制婴幼儿奶粉离境。
2月22日,香港政府正式发布《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建议每名16岁以上人士24小时内可带不超过1.8公斤婴儿奶粉,即大概两罐奶粉离境,并首次禁止16岁以下人士携带奶粉。该《规例》已于3月1日起生效。(专题)
2、世界多国针对华人实施“限购令”
1、美国:2012年6月,美国的Target、Walmart等大卖场发布了奶粉限购5至12盒的限购令。
2、新西兰:2012年9月,新西兰当地的部分超市贴出中文标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购两罐"的限购令,不过历经两个多月的整顿后,新西兰政府又解除"限购令".
3、澳大利亚:2012年10月,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贴出中文限购标识,每人限购3罐。
4、德国:2013年1月,德国的大型超市"DM"对当地的婴儿奶粉特福芬和喜宝等实行了限购,每人限购4盒。
5、荷兰:2013年1月,荷兰商业企业进行了自发的限购,当地各大超市、百货店、药店购买奶粉,每人限购从1罐到3罐不等。
二、香港奶粉“限带令”有关内容
2月22日,香港政府在宪报刊登《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修订规例),建议规定除非获工业贸易署(工贸署)署长发出许可证,否则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
并且规定,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同时,考虑到离境人士可能有自用需要,政府建议每名16岁(现时香港的最低法定结婚年龄)或以上人士,可携带净重不超过1.8公斤的配方粉离境。最大的罐装配方粉一般净重0.9公斤,因此根据修订规例,每人可带两罐配方粉离境。加入年龄限制是防止儿童被利用携带配方粉进行水货活动。并且,1.8公斤的建议豁免只适用于在每24小时计的首次离境人士。
另外,政府注意到实施24小时限制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可能会为旅客带来不便,故此,修订规例亦就例外情况作出规定,容许有关人士(年满16岁)在过去24小时内曾离港一次或多于一次,可携带配方粉,但他/她须与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同行;配方粉须载于非密封容器;以及配方粉的份量不超逾该儿童由香港的有关出境点前往位于香港以外地方的下一个入境点途中食用的合理份量。(详细)
三、内地舆论观点
1、广州日报:奶粉限离境背后的“罪与罚”
根据香港药剂专科学院昨日给出的建议,市面上大部分婴幼儿奶粉所含有的营养价值大致相同。然而,内地市场奶粉货架货源充足,为何一些家长还是视而不见?这离不开内地奶粉的"罪"。首先,内地奶粉市场负面新闻频出,大企业已难成品质的绝对保证。其次,国标的所谓"低门槛"也吓退了部分消费者。最后,部分奶粉企业引火烧身,为了吹捧自身的"洋奶源"和"原装进口",在宣传战中有意无意地贬低内地因素,并且奉行高价即高质策略。殊不知这种营销手段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已拖累到了部分"洋奶粉"的"行货"销售行情。
上述"罪"不除,奶粉企业将会持续受到消费者的"惩罚":信任得不到满足,家长依旧会转向其他市场购买信任。今后,内地经营的奶粉企业必须要以极为严谨的态度把控好质量关,减少内讧,并彻底解答好有关中外奶粉所谓标准差异的问题。
2、京华时报:我们该从奶粉限带令中反思什么
我们当然可以为了一罐奶粉的配额,和香港立法机构打一场舆论官司。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以更大的力度去监督内地的奶粉生产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有人说,要一下子提升内地奶粉质量不太现实,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内地的奶粉恐怕很难再得到国人的信任。保证奶粉质量,不能慢慢来,而必须是立刻的行动。
3、南方日报:“禁奶令”被热议源自食品安全忧虑
当内地游客已经习惯了从香港买回各种"放心商品","禁奶令"无异于平地惊雷,让游客突然感觉无所适从。更多人担忧的是,"奶粉"会不会仅仅是一个开端,将来会有更多的"禁×令"?食品不同于奢侈品,并不能单纯以价格衡量。"禁奶令"引起的轩然大波,折射的是民众对于内地食品安全的极端不信任。从民间到官媒,舆论迅速将矛头转向了内地的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监管制度。
4、中青报:带奶粉被抓让我们汗颜
公益人贺永强分析:香港奶粉限购,8亿农民和低收入者会有"鸭梨"(压力)吗?限购令打的是权贵的脸,打的是中等以上收入人群的脸。的确,内地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冷冷地看着"先富"阶层远赴香港买奶粉以及被限购后的怨气腾腾。在同样让人担惊受怕的国产奶粉面前,他们连说NO的资格尚不具备。希望网上的"吐槽"与网下弱势群体的呢喃形成共振,大家一起努力,在"畜牧工作者、乳业企业和政府部门"面前彰显消费者的话语权,推动食品安全。
5、第一财经日报:乳企当知“耻”而明志
面对香港限购令引发的舆论热议,内地乳企与其庆幸可能增添了新的商业机会,不如"知耻而后勇".任何一个重视声誉的企业,都应该为许多消费者的一心向"洋"而感羞惭。在当前的背景下,内地乳企既要高度重视守住质量,也要努力重建信任--当然,确保质量乃是重建信任的必要前提。
6、周伯华:解决喝奶问题 还是需要培养国内品牌
谈及香港奶粉限购措施,周伯华说,要支持、遵守香港的规定,“我们不要大惊小怪”,要解决喝奶的问题,还是需要培养国内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