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在汉阳翠微路,市民陈小姐在一家冷饮店买了根伊利山楂爽,几口吃完后抱怨,如今一些冷饮分量变少了,价钱却没少,“这不是变相涨价吗?”
本地一家大型超市买手和一位品牌冷饮经销商昨证实,今夏,部分冷饮确实“瘦了身”,以伊利的几款产品为例,山楂爽净含量从81克减为75克,冰片蜜桃从89克“缩水”为80克,还有款伊利牧场香浓布丁,从76克减为75克。但它们的卖价并未因分量缩水而下调,“相当于是变相提价了。”该买手直言。
记者随后走访了解到,今夏不少饮料也加入“瘦身一族”,减量不减价。康师傅每日C橙汁、红葡萄汁等系列饮料,单瓶容量从500毫升减少为450毫升,但不少超市售价仍是2.8元,“和以前差不多”。百事可乐瓶装碳酸饮料,原来单瓶容量600毫升,如今500毫升,但卖价仍为2.8元左右。
和直接涨价相比,瘦身不减价更具隐蔽性。“如果不注意,还以为价格没变呢。”昨日,到超市购物的高女士,经记者提醒发现饮料容量缩水的“秘密”后,细算了账:每日C橙汁每瓶少50毫升,价格不变,实际上就是价格暗涨,相当于每瓶比原来贵了3角钱。
物价人士表示,冷饮、饮料的价格属市场定价,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但必须明码标价。如果厂商明示了“减重”后产品的净含量、价格等信息,应不属于违规。
有顾客则认为,多数消费者更关注价格调整信息,易忽略产品净重变化,厂家“减量不减价”,有利用此心理误导消费者之嫌。“如果能让顾客对产品前后重量、价格变化一目了然就好了。”(记者 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