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品种繁多的夏季饮品开始充盈于全市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场。消费者面对诸多“营养饮料”、“功能饮料”标签上标注的成分含量,常常是一头雾水,夏季饮品究竟喝什么好?
“营养饮料”营养有多少
夏季是各种饮料的旺销季节,颇为风靡的“营养饮料”可谓抢尽了风头,超市、商场的饮料柜台上无不见其“身影”。那么“营养饮料”营养究竟是什么,营养又有多少呢?
笔者在超市仔细观察了几种所谓的“营养饮料”后发现,它们大多只是标注了所含营养的范围值,而且上下限的差距较大。一种号称“能够补充运动、流汗所流失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的饮料外包装上标示的营养成分为:每1L产品中,钾5—30mg,钠10—80mg,其它维生素B族每一种的含量差距也在3倍左右;另一种品牌的营养饮料标注的热量范围更为夸张:400至1600KJ。
业内人士介绍,根据国家营养强化标准,食品(包括饮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标注上下限应相差在1倍左右。但对营养饮料成分含量的标注还没有具体规定,因此生产厂家将营养含量标得如此含糊、范围标得如此之大,是为了检测时“保险”过关,合格率自然也就保住了,目的是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测。采访中,大多数消费者以为商品标签的内容应尽量准确、客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消费,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功能饮料”功能是什么
细心的消费者在饮料展示柜上不难发现,很多饮料被贴上了运动饮料、营养素水、平衡饮料、电解质补充饮料、纤维饮料、植物饮料、益生饮料等等新鲜招牌,面对这些闻所未闻的名词,消费者看得是一头雾水。但随着这些新名词的诞生,功能饮料的价格也就翻番了,一瓶功能饮料的零售价都在3元至5元之间,这一价格是普通矿泉水的3至4倍。有些厂家在宣传时,还夸大其词把饮料说成了保健品,有的干脆打上了“魔力”语句,明显存在拔高产品功效、误导消费之嫌。
据超市营业员介绍,这些功能饮料很受学生一族的欢迎,销售很不错。但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功能饮料中的多糖分能抑制人的摄食中枢,使人产生饱胀感,容易造成脱水,因此功能饮料只解一时之渴却不能代替饮水,口渴还是要喝水;功能饮料一般适合运动员等特定人群,一些饮料含有钠元素,会增加肌体负担,使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健康人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更当禁饮或慎饮;儿童、老人过多饮用功能饮料,容易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有的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儿童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