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到了。
近日爆发的郎酒解聘应届生的消息让本已寒气逼人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气氛更加紧张,再加上近日人保部、教育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促就业政策文件,“史上最困难就业季”的恐慌在弥漫。
但来自高校方面的声音却轻松很多,数位高校就业处的负责人表示,今年学校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变化并不明显,暂时未落实单位的学生也表示更多是自身问题,例如期望值太高等。
而且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今年突然新增的一些就业需求,市场需要一定的吸纳时间,未来几个月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会越来越好,目前各方反应有些过度恐慌。
解聘风波
还没有就业已开始面临着失业,这是郑州大学2013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高军正在面临的问题。
6月初,来自四川古蔺郎酒销售有限公司(简称古蔺郎酒,属郎酒集团)的一个电话将高军从即将毕业的喜悦中拉至谷底。“突然告诉我要和我解约,并说随即会邮寄正式的解约函,我一下子就懵了。”高军说。早在去年年底,高军参加完古蔺郎酒的招聘,笔试、面试后顺利获得了进入郎酒的机会。“当时觉得郎酒是大企业,而且本科毕业一个月薪水在4000元左右,我也就签了。”高军说。
高军所在的市场营销专业,被古蔺郎酒“放鸽子”的学生共有7人,而在全国范围内,像高军这样被“放鸽子”的大学生大约有200多人。“虽然郎酒集团说会补偿3000元,可关键是现在才通知解聘,已经让我们失去了找工作的最好的机会。大公司在985、211高校的招聘计划都是按批次进行的,马上下一届的招聘都要开始了,我们最生气的是不早点告诉我们。”高军抱怨。
据悉,郎酒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告知高军解聘原因时表示,主要是由于今年行业不景气所致。
2013年,一度被看成中国白酒行业的转折点,结束了10年黄金增长期,开始进入深度转型期。
郎酒解聘事件还在继续发酵,高军也表示一方面在联系这些被解聘的同学一起维权,一方面也在积极准备再重新找工作。此次的解聘风波让今年本来就已经“寒气逼人”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添一层薄霜。这到底将是个案还是会大面积爆发?
政策发力
今年大学生毕业市场不景气,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99万,这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另一方面,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很不“争气”,并没有像外界预想那般很快进入快速复苏通道,目前还在下行通道中徘徊,而且各项经济领先指标也看不到经济起稳回升的迹象。与此直接相关的也就是企业的招聘岗位的下降。
腾讯和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一项为期半年的调查也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52827名2013届毕业生中,其中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专家马妍分析,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可能是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需求出现“降温迹象”。
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原因是,今年依然延续了去年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的趋势,在2012年,就有七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而且相对于本土的毕业生,他们更有竞争优势。
近日刚刚从英国帝国理工商学院回国的研究生杨杰就拿到了8个offer,后来她选择了去年薪18万元的一家外资银行做管理培训生。
鉴于今年的压力,政府开始频频出招。6月3日,人社部召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其中特别提及的一个新举措是,要切实做好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就是要想办法确保毕业后半年之内使每一名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一位教育研究人士称,人保部今年提出这个计划,也是考虑到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大学生的择业期出现延长的现象,以往可能半年的择业期,现在要延长到一年。
此外,国资委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做好2013~2014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力争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高于往年。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也透露,目前教育部正联合有关部门筹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行业、服务外包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大型招聘会以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夏季联合招聘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联合招聘周等大型招聘活动,同时还在指导各地继续组织此类招聘活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也不能太乐观的看待政府的上述政策效力。“其实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年年都有,这也会使得一些资源往大学生就业上面倾斜,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年的效果,效果是在年年递减的。”一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表示。
而据一位央企内部人士透露,按国资委的要求,目前各个地方国有企业和各中央企业都要在7月15日之前上报招收毕业生的情况统计表。“其实央企招聘中更多的是央企下属分公司,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是招聘的主力,这些地方本来也不容易吸引大学生;而且各家央企还需要根据自己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招聘规模,例如中冶集团今年就提出总部员工原则上出一个进一个, 在京单位人员编制由集团统一管理。”该人士表示。
找工作还是找好工作
尽管外界已经开始感知这种就业的寒潮,政府也开始频频发力,不过不少高校就业辅导处的老师却与外界感觉不一样。
顺德职业技术学校负责就业方面人士透露,目前来看今年学校的就业整体情况和去年差不多,珠三角的企业是来学校招聘的主要企业,今年这些企业在招聘数量和职位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本以为今年由于外贸形势不景气会影响就业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并未感到外界描述的那种就业紧张气氛。“今年来学校招聘的企业的确是有小的波动,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整体情况和去年差不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徐昶斌表示。
而且他认为,虽然今年外部经济形势对就业有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原因造成了部分未就业的现象。“我们五月份的时候召集过一次还没有落实单位学生的座谈会,也是想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客观的,他们表示还没有落实单位更多的是自身原因,例如期望太高,对地域的要求比较多,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少。”徐昶斌说。
在徐昶斌看来,这一批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是90后了,很自主,也很自我,有一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降低就业门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说。
不过,今年的宏观环境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2013届宗教学硕士庞芝,毕业在即,工作还没有落定。她从去年10月就开始了艰辛的求职之旅。其策略是广撒网,在各个领域一共投递了150份工作申请,参加了60多场宣讲会和招聘会,拿到了30个公司的面试机会,但还是没有拿到offer。
现在庞芝决定把目标设在北京之外:“我打算找找深圳的工作,那边环境好,机会也更公平,而且落户比较容易。北京虽然好,但是对我这种没有背景的人来说留下来太难,有户口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庞芝的观察,像她这样还未签约的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还有一些,她们有几个共同点:女生,京外生源,冷门专业。“不过只要降低一些要求,我感觉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她说。
而被古蔺郎酒“放鸽子”的郑州大学毕业生高军也表示,目前学校的就业办也在帮助介绍工作,虽然现在更多的是小企业,或者是郑州大学校友办的企业,但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也不再期望能找到大企业的工作了。
“今年感觉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是务实了一些,选择更加多元化,例如去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还是在增多。”北京一高校就业处的负责人表示,不过他也认为这可能与落户北京变得越来越难有关。
对于目前造成市场恐慌的就业率统计,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也撰文指出,在市场环境下的双向选择,高端人才就业岗位的匹配比低端人才复杂的多,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在毕业后花半年至一年时间找工作是很正常的,由于就业环境趋紧,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择业期呈延长趋势。为此他建议应该将判断大学生就业难与否的关键指标就业率的计算时间从目前的当年四五月份延至每年12月31日,进行“半年后就业率”的统计;再以次年7月1日为节点,进行“一年后就业率统计”。这样产生的就业率数值,更为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