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释疑大米镉超标事件

   日期:2013-05-23     浏览:71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释疑大米镉超标事件

    大米镉超标的警示

    近日,媒体曝光广州超过4成大米重金属镉超标,对于习惯以大米为主食的国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大米为什么会有重金属镉?镉对健康究竟有何危害?是否我国其他地方的大米也有镉超标?我们还能吃大米饭吗?针对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相关专家,对大米镉超标事件中公众所担心的一些问题进行释疑。

    ■ 事件回顾

    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大米抽检镉含量44 .4%不合格,随后公布了涉事4家餐饮单位和处置措施,并于当晚10点半公布了8个批次的不合格品牌。据了解,涉及的6批次问题大米来自湖南,2个批次问题米粉来自东莞。

    中国食品安全报: 大米为何会有镉?

    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应用广泛,我们平时用的锌-镉充电电池中就含有镉。可是,大米中为什么会有重金属镉呢?

    大米中的镉主要来自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中,镉通常通过废水、废气排入环境中,污染水源和土壤,再通过灌溉、种植等途径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广州发现的那些湖南镉超标大米的污染来源很可能是由于金属矿山和冶炼厂的废水污染了当地的土壤和环境。不过,这次大米镉超标主要是局部环境污染所致,就我国大多数情况而言,并没有这种严重的污染,消费者也不必过度恐慌。

    中国食品安全报: 大米中镉的标准是多少?

    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大米中镉的含量不得超过0.2mg/kg,这与欧盟的标准是一致的;而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则规定大米中镉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kg.相比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0.4毫克,我国标准更严格一些(主要是因为国人吃大米多)。

    中国食品安全报: 镉超标对健康有何影响?

    镉是一种能在人体和环境中长期蓄积的有毒重金属物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则表现为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是肾脏和骨骼。肾脏是镉最重要的蓄积部位和靶器官,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早期毒性主要在肾脏近曲小管,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慢性镉中毒的典型事件就是数十年前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骨痛等。20世纪40-60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 "痛痛病",调查显示,神通川两岸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污染了耕地土壤有关,污染土壤所产稻米含镉量超过了1.0mg/kg,远远超过日本的镉卫生标准0.4mg/kg.1968年,日本厚生省正式认定"痛痛病"为环境镉慢性中毒所致的公害病。到1972年止,日本的"痛痛病"患者共达258例,其中死亡128例,这其中主要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发现由于食物镉污染而造成的这样的临床中毒病人。

    长期接触更大剂量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更大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而在细胞实验中还有些致畸致癌的情况。但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研究证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了镉暴露,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食品安全报: 镉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镉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为7 微克/公斤体重,这个安全标准主要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相当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60微克,便可认为是安全的。欧盟规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TWI)则为2.5微克/公斤体重,比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更加严格。安全标准的制定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

    需要提醒的是,大米中镉的限量标准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是,实际的镉摄入量依然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而每天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镉(虽然镉含量超标了),但是镉的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TWI(源自:云无心)。

    所以,就算大米中镉超标了,如果不是长期吃得很多,则很可能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规定;反之,长期吃得很多,就会超出安全标准,而且,吃得越多,健康的风险也就越大。

    中国食品安全报: "镉大米"对哪类人群危害更大?

    危害大不大主要看吃进去多少,毕竟剂量决定毒性。从人群角度,镉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当地人除了大米,蔬菜、饮水等均可能被镉污染,因此镉的摄入量肯定会高一些。非污染区的消费者通常不会经常吃到镉超标大米,因此总体上倒不至于造成健康危害。

    中国食品安全报: 食品中还有什么会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超标?

    目前主要是重金属,比如铅、汞、砷、铬等。尽管教科书上总是批判欧美"先污染,后治理",尽管我们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但我们并没有逃出经济规律的束缚。政府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尽早从源头治理抓起。

    中国食品安全报: 对政府部门有哪些建议?

    政府部门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广泛严格地检测日常大米及其他食物和饮水的镉含量,完善稻米等农产品的监控检测体系,并且及时处理、公布,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吃的米究竟是否安全。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重金属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日常膳食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也十分有必要。

    控制大米镉污染,保障消费者安全食用大米和其他食物的根本办法是在搞清楚污染源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治理。但是,这是长期策略,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还不能短期见效。比较能快速见效的办法是,对于已查清的重点污染农田,不再种植大米和其他食用作物。就全国范围而言,这些地区并不多,是可行的。

    中国食品安全报: 对消费者有哪些建议?

    大米是我国的日常主食。作为消费者,要尽量减少镉超标大米对自己健康的影响,建议尽量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食用依赖,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每天的膳食应该包括多种食物,主食也应该包括各种粗粮等,而不应该完全是大米。

    另外,尽量保证日常饮食营养的均衡,适量增加一些营养的需求也有一定帮助。根据日本的研究显示,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加对镉的抵抗力。

    缓解镉污染,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与环境的保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投入和执行;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保护环境就是保障食品安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如不随意丢弃含镉电池),爱护身边的环境。

    中国食品安全报: 针对有些专家谈到超标最严重的米不能内销却可以出口,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该如何看待?

    这个说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国际贸易要遵循WTO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非歧视性",对待内销食品和出口食品不能使用两套标准,也就是不能把在本国超标的产品出口到标准更宽松的国家。

    中国食品安全报: 从风险交流的角度看,未来应该如何面对此类问题?

    作为监管者,市场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就应该公布,包括产地、厂家、品牌、规格、批次等信息。"不便透露"可能是有顾虑,但这种模糊说法给公众无限的遐想,给谣言创造极大的发挥空间。

    另外,作为一次小规模的抽样检测,广州市的18份样品甚至都无法代表广州市的污染水平,在明显缺乏数据代表性的情况下就妄谈超标率是不负责任的。这使公众产生了错误的判断,给后期的舆论引导增加了困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