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灌装冒酒得到的一点启发是:贮酒压力控制特别高的啤酒,由于灌装入瓶,压力与温度的剧变易引起冒酒。同样,在贮酒期间为了制得高含量的CO2的啤酒,渐渐地把压力升到最高,并确保低温(0-1℃),使更多的CO2溶解在啤酒中,以溶解状态、化合状态、吸附状态稳定地存在下来,同时,在过滤与灌装时使速度、压力保持平衡。酒精含量高,对CO2饱和是不利的,要严格控制好。这些措施都可以防止瓶装酒喷泡的偶然爆发。
产生涌酒也不能单从CO2含量和温度上考虑,有时CO2含量不高,温度低也会产生涌酒。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分析方法,结果找不出真正的原因而陷入“死胡同”,这样的教训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通过对添加木瓜酶作稳定剂的啤酒试验得到:凡有残留木瓜酶的啤酒都有可能出现涌酒现象。木瓜酶是巯基蛋白酶的一种,同时对其它的几种巯基蛋白酶,如市售的菠萝酶作了同样的试验,都产生“涌酒现象”。可见,巯基蛋白酶都是有同样的“涌酒诱导作用”。由此可以判定:巯基蛋白酶作用于啤酒的蛋白质,生成分解产物肽或多肽成为喷泡诱导因子。如果在生产中添加啤酒稳定剂木瓜酶15-20ppm,同时添加2ppm的酸性蛋白酶制剂,几乎完全可以抑制啤酒的涌酒,且对啤酒质量无影响。
原料质量是产生涌酒的原因之一。如果收割大麦时长期阴雨霉菌污染,使用这样的大麦制成的麦芽、生产的啤酒也会发生涌酒。这是因为这种大麦霉菌污染粒比较多,其中有黑孢霉菌。黑孢霉造成的涌酒因子,其分子量为16500的多肽。正常啤酒中添加0.05ppm这种多肽就具有“夏季型”涌酒的活性。这种涌酒因子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经探索如下:(1)喷泡因子有8个二硫键(S-S),将此键还原或氧化,加以破坏,就失去涌酒活性;(2)有6-7个游离的羧基,将它们进行甲基化或酰基化,则失去活性;(3)存在着4-5个游离的氨基,由TNBS化而引起30%的失活;(4)精氨酸的胍基有4个,如用苯基乙二醛作用,就完全失去活性。
涌酒因子是以8个二硫键牢固地折叠在一起,维持一定的结构,以此发挥其涌酒诱发活性。这种涌酒属“夏季型”喷泡。为了防止“夏季型”涌酒,必须防止大麦或麦芽的发霉。
在某些条件下,由草酸钙形成的微细晶体粒子,形成的晶体也是诱发啤酒涌酒的因子,因此必须加强过滤和精滤,除去草酸钙等无定形晶粒,防止啤酒涌酒。
在冼瓶、杀菌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啤酒胶体物质的改变,失去吸附CO2的能力,因而开瓶后CO2即冲瓶而出形成涌酒。因此,要加强洗瓶质量,在啤酒的杀菌和保存期间,尽量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运输中减少剧烈振动,可以防止喷泡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