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属于探索未知的活动。每天都有大量的医学研究报告在各种报刊或电台、电视台上发表,带给我们有关健康的耳目一新的消息。但是,其中相当多的研究报告是初步试验资料,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我们在应用这些研究资料指导自己的健康行为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以免因轻信而被误导。
牛奶与糖尿病的关系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关于“牛奶诱发糖尿病”的研究,一般是调查某些国家和地区居民的牛奶消费量与糖尿病发病率,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北欧国家芬兰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大,同时其糖尿病发病率比较高,提示这两种现象之间可能有相关关系。这个结果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仅引起广大牛奶消费者的关注,而且促使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类似的研究中。
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不仅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而且出现了相反的答案。例如,意大利萨丁尼亚的居民与芬兰同样有着相近的糖尿病高发率,其牛奶总消费量却比芬兰少一半,这样就难以解释原来研究观察的牛奶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另外,各个国家不同实验室进行的动物试验也难以得到一致的结果,而不能重复的试验结果是不可信的。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疾病,其中饮食、运动、精神状况、遗传以及化学毒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都不容低估。医学界对糖尿病的诱发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危险因素已经得到确认。例如,肥胖与糖尿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最受重视的一种危险因素。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学会报告,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与10倍。近年来有一些大型的研究表明,若能保持不肥胖,即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女性77%的新发病例和男性64%的新发病例可以得到有效预防。除肥胖外,缺乏体力活动也是糖尿病发生的另一重要诱发因素,坚持中等程度体力活动的人们发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确定的因素比较,牛奶是否诱发糖尿病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研究仍未达到共识。这些正反两面的资料提示我们,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正确对待各种科学研究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重视那些已经得到确认的研究结果,而对于一些新的发现和观点,应取慎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