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转基因稻米:天使还是魔鬼

   日期:2009-12-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佚名    浏览:480    

    中国已批准首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国家。这一消息由路透社在11月27日发布,随后南方农村报记者向专家求证,事实确实如此。

    "商业化种植时机已成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说。然而,坚决反对转基因的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则在第一时间呼吁:"中国政府应重新考量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隐含的众多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

    转基因之争硝烟再起

    商业化仅差一步之遥

    "有个抗虫转基因水稻已拿到生物安全证书,是吗?"

    "是的。"11月29日,在广东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回答南方农村报记者的提问,语气淡定。

    "我也向一些专家确认了。"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说,希望农业部尽快公布该转基因水稻的详细信息,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对环境、健康影响与粮食安全方面的研究与讨论。

    转基因水稻走向商业化,这一天迟早要到来。去年7月9日,一项高达240亿元人民币的转基因研究项目通过国务院审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单项投资最高的项目,将主要投入到优势基因的挖掘、转基因品种选育和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产业化。转基因问题第一次上升到中央政府层面讨论,并最终获得高度肯定。

    至此,国内反对转基因的声音愈来愈弱。作为反对派的国家环境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薛达元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前景心存忧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2/3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涉及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

    当时业界统一认为,转基因项目已经不是"要不要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实施"。

    "获取安全证书,这表明向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更加明确了国家的态度。"吴孔明透露,首个获批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的Bt抗虫转基因水稻,接下来要进行品种审定、种子生产许可、种子经营许可等常规品种需要经历的程序,离商业化还需2-3年时间。

    "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吴孔明说,近年来,南方稻作区的鳞翅目害虫为害越来越严重,Bt抗虫转基因水稻推广后,将会减少用药量,增加农民收入。

    昆虫不吃的水稻,人能吃吗

    近几年,有关转基因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争议的焦点集中在食品安全、专利陷阱和环境影响。

    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是否安全,支持派与反对派各持己见。早在2004年,以张启发院士为首的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向国务院建议,转基因水稻已经完成了商品化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未发现存在安全性风险,应迅速批准。

    而当年绿色和平组织针锋相对发了一份报告则认为,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中,转基因会不会带来对人体的损害、转基因会不会导致基因产物中出现有毒或致敏物质等问题并没有解决。

    除了绿色和平,旗帜鲜明反对转基因的专家很少,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谨慎的保守派。"Bt蛋白是一种毒蛋白,虫吃了要死的,对于Bt抗虫转基因作物,人吃了会怎么样还不清楚,现在只是拿老鼠做试验,老鼠吃了没事,但不代表人吃了也没事。"袁隆平说。

    对此,吴孔明反驳:"Bt只对昆虫有毒,原因是昆虫的消化环境是碱性的,与Bt结合后会产生毒性;人的胃液是酸性的,Bt进入体内几分钟后就会降解。"

    国外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成疑的相关报道,也成为反对转基因的事例。最早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提出质疑的是英国阿伯丁罗特研究所。1998年,他们发布报告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内脏免疫系统受到损害。随后,《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结果:用涂有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君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2002年,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可以进入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这似乎证明肠道的菌群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2005年5月,英国《独立报》披露了一份针对孟山都的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分改变的现象。

    这些消息在带给全世界震惊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怀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然而,在转基因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尚未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它早已无处不在。目前中国70%进口大豆是转基因大豆,用此生产的大豆油和调和油基本都是转基因食品。今年2-3月,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易初莲花、华润万家和沃尔玛超市抽检木瓜,发现基本都是转基因木瓜。此外,转基因还潜入土豆、番茄、饮料、奶粉等日常食品中。而这些转基因食品,大多未标明其"出身",消费者几乎避无可避。

    专利陷阱会否危及粮食主权

    尽管争议从未停止,转基因作物种植规模却逐年壮大。今年2月23日,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在北京发布报告:2008年,我国转基因作物面积达380万公顷,共有710万名农民种植包括棉花、番茄、杨树、牵牛花、抗病毒木瓜和甜椒在内的转基因作物,全球排名第六,前三位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办公室副处长邵建成介绍,2005年转基因农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为52.5亿美元,在2008年猛增至75亿美元,预计2009年增到83亿美元。

    "当前转基因作物研发竞争空前激烈,以挖掘基因资源和抢注专利为核心。"邵建成说,农业巨头公司孟山都、拜耳、先正达等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与当地合作,尽快培育适于各个生态区域的品种。

    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整体居于世界前列,但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对此,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报告,指出中国正研发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这将对国家的粮食主权埋下定时炸弹。华中农大研发的Bt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11-12项国外专利,中科院的CpTI转基因水稻涉及至少5-7项国外专利等。

    "这些涉嫌专利的转基因技术用于科研没问题,一旦商业化,就会被索要高昂的专利费。"方立峰说,正是因为专利,孟山都垄断了阿根廷、巴西的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巴西政府一直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从上个世纪末,巴西南部大片土地被偷偷种上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2003年,孟山都开始向巴西豆农收取专利费。孟山都还以同样的手段占领阿根廷市场,到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已经占据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99%.而且,孟山都还与购买转基因大豆种子的农民签定合同,不允许其在第二年使用保留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否则要索取专利费。

    "公众不应该担心专利,谁使用谁负责。"吴孔明说,目前我国转基因水稻研发过程中使用的大多数专利都已过保护期,有些专利是国外公司没有在中国申请。他表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更不需要担心,这个品种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转基因作物只在短期内效益好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的主要是Bt抗虫转基因棉花,其产业化成功在于与孟山都"转基因争夺战"的胜利。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棉铃虫大暴发造成棉花总产下降43.2%,棉铃虫已到无药可治的地步。1988年美国孟山都研制Bt抗虫棉,1995年批准商品化种植,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一度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但10多年后,中国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基本将孟山都赶出了市场,国产的抗虫棉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因转基因抗虫棉挽救了棉花产业,对其赞扬声不绝于耳。但今年相关的负面报道纷纷见诸报端,吴孔明课题组跟踪调查10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据调查,江苏"棉花之乡"盐城大丰市从2001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近年来优势逐年下降:转基因棉质量越来越差;棉铃虫被基本控制后,盲蝽蟓、烟粉虱等刺吸式次生害虫集中大暴发,用药量不减反增。

    吴孔明的研究表明,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压缩了棉铃虫的生态位,不仅有效控制了对棉花的为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在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作物田的为害。

    "但防治棉铃虫化学农药使用的减少,导致了抗虫棉田盲蝽蟓的为害损失加重。"吴孔明表示,如果不加强防控措施,美国目前已研制出抗盲蝽蟓转基因棉,而我国还没有,一旦批准进入中国市场化,又会抢占大部分市场。

    "当时没有完全评估到潜在风险。"方立峰说,美国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不仅产量与常规大豆没什么区别,而且其他抗性很弱。这都说明,转基因作物只是在短时间内效益好,某一性状具有优势。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水稻,既没有种植经验,也没有多年进行人体健康跟踪,盲目商业化种植很危险。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