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讯(记者 石慧琼)经近4年的努力攻关,广西科研人员火眼金睛,从繁茂蕉林中揪出十多个香蕉“杀手”,其中3种香蕉病害为世界首次发现。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筛选出一批高效药剂组合,效益明显。项目成果近日通过验收。
钻八桂蕉林寻害
香蕉片、香蕉冰激凌、香蕉飞饼……甜糯可口的香蕉是百姓的心头爱,价平又好吃,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最大宗水果。广西香蕉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南宁又是广西香蕉的主产区,仅西乡塘区的蕉林就有26万亩,种植面积占到全区的四分之一。然而,我区的香蕉由于长期连作、单一品种种植和连片种植,致使病害不时冒头,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
为解决香蕉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南宁市科技局于2006年下达科技项目《香蕉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交由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南宁市西乡塘区科技局共同承担,总体目标是找出香蕉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综合防治技术。
“香蕉的叶部病害就像发烧感冒,比较多发常见。”3月16日,项目科研负责人之一、付岗博士告诉记者,科研团队正是从香蕉的“流行病”入手,常年如一日钻蕉林,先后在南宁、北海、玉林、浦北等地采集不同病症的蕉叶,带回实验室分析。
有的病叶外观如“长斑”,发灰变黄;有的病状像“生瘤”,果实有麻点;有的蕉树长到7张叶子时发生一种病情,长到第8张叶子时又是另一番病状……浩如烟海的蕉林一望无垠,科研人员凭借一双双火眼金睛,认真比对,查找一切可疑的蛛丝马迹。
蕉林叶片宽大茂密,科研人员常是一顶草帽遮阳行走。夏季里时常一场瓢泼大雨浇下,大家顿时都成了落汤鸡。风雨无阻几度春秋,科研人员终于查明了广西香蕉主产区叶部病害14种。
“眼皮”下揪出世界首见蕉病
“其中有3种香蕉叶部病害,为世界首次发现。”付岗惊喜地介绍道,像细菌性黑斑病,若非坚持不懈反复实验,差点就从科研人员“眼皮”底下溜走了。
当时,科研小组从某地蕉林里采集到一种表面发灰的蕉叶,乍看上去像是蒙了一层灰尘。最初,大家以为是农户用肥不当引起的叶片颜色“不正”。但不久,科研小组又在另外几个地方的蕉林里发现了同样的情况。重重疑虑之下,科研人员将疑似病叶进行实验室研究:把病变部分的细菌,接种到健康蕉叶的人为伤口上。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那些病菌在健康蕉叶上并没有致病。实验反复多次都无一例外。
“我们几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付岗和同事们最后想到,是不是接种方式出了问题。他们原来是用针刺健康蕉叶制造伤口,伤口截面较小。扩大伤口接种面会怎样?于是,科研人员改用小牙刷的刷头给健康蕉叶制造伤口,再接种上疑似病菌,终于成功了!这种在电子显微镜下状如蚕茧的香蕉叶部病菌,生长力顽强,病菌在培养基上连续移植8次仍能致病,危害程度较大。经过严格鉴定,该香蕉病害为世界首次发现。
环保有益菌保护“放心蕉”
揪出罪魁祸首只是第一步。科研团队还花费了许多时间在掌握香蕉主要病菌的发生规律上。了解这些病害在什么季节、什么温度、湿度条件下生长变化,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由于蕉农的技术基础有限,不少农户一旦发觉香蕉染病,就盲目大量喷洒农药,不仅花去一大笔钱,还杀死有益微生物,误伤病菌的自然天敌。而且,长期喷同样的药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那些本来品质优良的农药因此遭遇淘汰。
科研团队经过多次重组、筛选实验,筛选出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药剂组合,防治效果近82%。打个比方,农户以前花40元买一小瓶农药,只够一亩蕉林使用。现在用新的高效药剂组合,只要花10元钱就够一亩蕉林使用,效果却不低于以前。
目前,科研团队还在研究肉眼看不到的生物有益菌,用更环保的办法来消灭香蕉病害,使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