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总结
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2006年8月27日~28日在长春举办,来自国内外鲜食玉米育种、栽培、加工、营销各环节企业家和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及相关专业社团、政府部门领导,共计350人参会。这是我国80年代开发鲜食玉米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产业专业大会。
总结本届大会主要成果有:
一、大会围绕“挖掘鲜食玉米品质潜力,提升鲜食玉米品牌价值”的大会主题,重点交流探讨了甜玉米、糯玉米开发趋势和育种栽培环节技术要点。大会听取了泰国植物改良与作物繁育协会主席他维萨博士的“泰国甜玉米发展动态”专题报告、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汪黎明研究员的 “糯玉米品种选育和产业动态”专题报告和利民种业北京代表处主任张保民高级农艺师的 “美国超甜玉米栽培技术”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观摩了鲜食玉米品种试验展示田,并进行了互动座谈讨论,大家从产业的高度上提出了各自的专业见解,交流了企业的经营理念。
二、本届大会参会人员范围较广,层次较高,既有鲜食玉米界专家、企业家,还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专业社团负责人;既有国内专业人士,还有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业内人士。大会初步显现出横向官、产、学、研互动交流,纵向育、栽、加、销链条对接的功能,初步实现了连接育种、栽培、加工、营销产业链条;搭建业内官、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提供产品、技术、设备、市场、政策信息;推动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大会预期目标。
三、大会讨论了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有180家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业机构申请加入联盟,成为联盟成员单位。本届大会通过对联盟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使联盟成员对联盟的性质、功能、宗旨、规则达成了共识,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是以市场为导向,由业内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业机构自愿加盟,是非盈利性、公益性、松散型的行业联合体。企业以联盟为纽带,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有利于市场良性发育,也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企业自身提高效益。
四、大会得到了业内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先正达种苗(中国)公司、通辽金山种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承担了大会特别协办单位和赞助单位的工作;长春市农科院提前安排了鲜食玉米品种试验展示田;大会秘书处各位副秘书长和大会专家团各位专家积极参与大会承办组织工作,为大会撰写专题报告。上述企业、科研单位和专家为大会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技术、人力支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与会代表学习的榜样,也是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一份贡献。
本届大会有三个突出的亮点:
一是我国鲜食玉米开发的先行者中国农科院石德权研究员、中科院曾孟潜研究员、上海农科院李庆富研究员、华南农大张德华教授应邀光临大会指导,他们为我国鲜食玉米开发做出的贡献,赢得了全体与会代表的爱戴和敬意。
二是泰国植物改良及作物繁育协会主席他维萨博士和美国雷桥有限公司约翰.布鲁尔先生的精彩演讲,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美国的甜玉米产业经过160年的发展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泰国也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发展成为位居世界第四的甜玉米生产国,与会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两国的甜玉米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国鲜食玉米界同仁深入研究和借鉴。
三是《大会专集》收录了我国鲜食玉米专业文章和业内企业产品信息,这些专业文章与企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是业内人士必读的信息精品。
大会存在的差距有:鲜食玉米生产加工环节参会专家较少,生产加工作为鲜食玉米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技术交流内容还需增加和丰富。种子、产品展洽交易会规模较小,经销商、设备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鲜食玉米生产资料生产厂家参与程度不够。大会接待能力较低,大会服务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根据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大会组委会秘书处会后工作安排有两项:一是开展第三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会前调研和大会承办单位招标工作,初步确定第三届大会交流重点为鲜食玉米生产加工技术与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交流。二是依据联盟工作方案,推选理事、常务理事单位,召开理事单位会议,研究联盟具体运作内容与措施。
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开发鲜食玉米,对贯彻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大会秘书处电话0431-7835764 传真7835765 E-mail:jlfa2003@163.com
二○○六年九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