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是福建东南沿海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峡西岸一座正在提速发展、加速崛起的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下辖二区八县,陆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0万人。2011年,漳州市GDP达到1768亿元,增长14.7%;全部工业总产值2835.6亿元,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5.7亿元,增长38.4%;外贸进出口总额97亿美元,增长30.9%;财政总收入174.5亿元,增长25.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展望"十二五",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至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80亿元,力争进入全国地级市综合竞争力50强。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快提速、大项目加快落地、大产业加快聚集、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发展新阶段,有利于企业家朋友们投资兴业的区位、港口、对台、生态、产业、政策等要素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区位优势:漳州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的重要城市,东连台湾,南接港澳,地处闽粤交通要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台港澳等地区产业转移的密集区。境内交通体系完善便捷,龙厦高铁,324、319国道,沈海、漳龙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明年厦深铁路将建成通车,8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发展腹地将拓展至江西抚州、赣州等地,按一小时经济圈计算区内人口将超过5000万,按两小时经济圈计算则区内人口将超1亿以上。随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稳步推进,区域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港口优势:漳州海岸线715公里,港口资源丰富,基本形成了"一港七区"(一港即漳州组合港,七区包括厦门湾南岸的招银、后石、石码三个港区和东山湾范围的古雷、云霄、东山、诏安四个港区)的港口布局,其中,古雷港是中国八大深水港之一。漳州港规划建设码头泊位250个,可开发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38个,现已建成深水泊位10个,在建15个。漳州招银港四号区的30万吨矿建码头和25万吨液化码头等大型码头已投入使用,是福建省最大的粮食、木材进口港。目前,招银港区、后石港区、东山港区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良好的港口资源,完善的集输运体系,以及广阔的经济发展腹地,为漳州发展临港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
对台优势: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人口中的35.8%祖籍在漳州。国家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东山)水产品加工基地,漳州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密集区。全市现有台资企业超过2500家,实际利用台资超过60亿美元,约占福建省的40%、全国的13%。
生态优势:全市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县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5%,是全国有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水产基地,是福建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出口创汇农业基地和花卉集散中心,先后荣获"中国食品名城"、"中国菇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等诸多美誉。当前,漳州正致力于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市立足港口资源优势,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战略,凸显港口龙头作用,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推动港口群、城市群、产业群"三群"联动发展。一是临港工业渐成规模。以港口为依托,一批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临港大项目相继落户漳州,包括艾默生动力传动、英博啤酒、美国嘉吉、路易达孚等世界500强企业,它们在漳州都有良好的发展。同时,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正加快建设,比如总投资188亿元的古雷石化项目,2009年5月正式启动,今年底可试投产;总投资140亿元的旗滨玻璃自2007年落户东山以后,创下了每8个月投产一条生产线的旗滨速度,目前已有6条生产线投产;总投资18亿美元的台塑的福欣特钢项目今年底将试投产,年可生产冷热轧钢铁300万吨;总投资100亿元的联盛纸业项目今年将有2条生产线建成投产等,大批临港项目的投建投产为漳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后劲支撑。二是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在临港工业项目带动下,漳州集聚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特殊钢铁和食品工业四个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2011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668.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4%,对临港工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电子信息、特殊玻璃、光电光伏、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漳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三是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目前,漳州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开通集装箱和散杂货班轮航线20多条,辐射到上海、天津、营口、青岛、海口、宁波等国内主要港口,开通了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条国际航线。201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900万吨,招银港区已建成为福建最大的粮食、木材进出口港。四是特色产业园区竞相开放。全市现有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拥有国家发改委唯一确认的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的有南太武滨海新区和九龙生态经济区,目标是建成现代产业集中区、经济增长极和优美生态圈。此外,漳州还有10个省级重点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56平方公里。至2010年,各开发区累计开发使用面积158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优势:一是软环境优势。漳州是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发源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漳州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短、服务效率最高的城市",2010年以来,我市审批事项从815项精简到314项,精简了58%,办结时限缩短了60%,今年上半年,我市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项增幅位居全省前三,有13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得益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软环境建设。二是政策洼地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运用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漳州市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开发区新一轮创业的若干意见》、《漳州市关于支持和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关于促进工业化提速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对项目进驻和企业做大做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漳州主要产业对接重点
"十二五"是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打造"海西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发挥临港优势,突出培育发展石化、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对接重点为:
1、石油化工产业。目前在建的年产160万吨PX、年产150万吨PTA两个项目即将试投产,年产15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015年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欢迎投资化纤、塑料加工、精细化工等石化中下游产业项目。
2、特殊钢铁产业。台塑投资的福欣不锈钢项目正在全面建设,第一期年产72万吨不锈钢热轧板卷年底可投产;凯西钢铁与首钢合作的300万吨薄板项目正在实施;漳州三宝钢铁公司年产特种钢300万吨。2015年产业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欢迎投资标准件、钢构件、铸钢、钢管等不锈钢深加工项目。
3、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产品类别包括汽车汽配、船舶、仪器仪表、钟表、电机、专用设备制造等,其中正兴车轮集团在商务车车轮领域产量全球第一。重点引进汽车制造、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关节轴承、风电设备、交通装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2015年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4、食品产业。食品产业是漳州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较强的影响力,2011年漳州被评为"中国食品名城"。主要产品包括罐头食品、速冻保鲜食品、冻干食品、肉制品、休闲食品、蜜饯、果酒酿造等上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食品出口连续10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有"世界厨房"美誉。"十二五"期末,食品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重点对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与食品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物流、工业设计、包装等项目。
5、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家用视听设备、智能家电、智能仪表、新型平板显示、计算机及通信制造和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等产业链,加快发展软件、半导体照明、光电光伏、新型元器件等产业。"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
6、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光伏、电子玻璃材料、化工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产业链。漳州现有旗滨玻璃和台湾玻璃两大企业,规划建设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 。化工新材料方面,主要发展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等。"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
7、新能源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设备制造,发展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半导体照明(LED)和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等产业链。加快培育云霄、平和、长泰、华安等光电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
8、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以"片仔癀"药业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品、海洋生物工程产品、植物提取物及衍生物高附加值产品、基因工程药物、酶制剂、特色化学原料药、新型药物制剂、疫苗等。"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以上。
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漳州也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金融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生产服务新业态,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三、首届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情况介绍
漳州是全国有名的"花果鱼米"之乡,对台农业、食品工业、农产品出口和绿色食品开发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特别在食品工业方面,依托发达的现代农业基础,漳州市委、市政府强化产业的扶持引导,食品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去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578家,产值660亿元,占全省近三成。食品产业无论是从产品各类还是产品层次,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漳州已建成罐头食品、速冻保鲜、冻干食品、肉制品、休闲食品、蜜饯、饮料、酿酒等一批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对台食品产业合作方面,台资食品企业密集扎根漳州,是漳州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凭借突出的产业优势和对台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去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了漳州"中国食品名城"称号,成为南方首个、中国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为进一步打响漳州"中国食品名城"品牌,充分展示健康、优质、绿色、安全的漳州食品,同时也为了深化两岸食品产业交流合作,促进两岸食品产业经贸往来,我市决定在今年"第四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o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期间,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
"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创办于1999年,由农业部、国台办、国家林业局等国家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漳州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直有关部门承办。从2009年起,拓展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截至今年,"花博会"是第14届,"农博会"是第4届。展会从创办以来,累计参展企业达到1.1万家,参会人数570万人次,签约投资项目120多亿美元,签约购销订单140多亿元。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经贸盛会,被权威媒体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展会",被中国展览联盟评为"全国十佳品牌展会"。
作为今年"农博会o花博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首届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台湾食品产业发展协会、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由漳州市经贸委、漳州市农办、漳州市食品工业协会、漳州市台商协会承办,目标是把博览会打造成为两岸食品产业交流合作、采购交易、项目洽谈对接的重要平台。办展时间从11月15日至25日,共10天,其中展览时间从11月18日至25日,共8天。地点在漳州市马口花博园2号馆。食品博览会共设4个展区,即中国食品名城展区、台湾精品展区、名优企业展区、茶产业展区,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主要展示五大类产品,包括:罐头食品及其他果蔬加工品,水产品及肉制品,茶、饮料及酒类,食品工业原辅料,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会期间还将组织三场专场活动,即食品安全与发展高层论坛,各地食品新技术、新产品演示与推广,国内外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市场咨询与采购洽谈。展会将邀请台湾、漯河、烟台两个中国食品名城和省内外的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名优食品企业参加。 目前,食品博览会的各项布展工作正按照方案要求紧锣密鼓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