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漳州鱼米之乡变世界餐桌 成立龙头企业全国最多

   日期:2012-10-2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28    

  为什么我国南方第一个 “中国食品名城”是漳州?为什么中国的“菇都”是漳州?为什么中国食用菌的天堂是漳州?为什么那么多的台湾农民喜欢到漳州创业并且能把漳州变成全国最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

  十年,这个传统的鱼米之乡,用十年的时间,华丽转身为“世界厨房”、“世界餐桌”.期间的升华和跨越,举世瞩目。

  “世界厨房”的食材 漳州都有

  漳州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春天有桃子李子枇杷、夏天有荔枝龙眼芒果、秋天有蜜柚柑橘、冬天有香蕉。

  到2011年,漳州蔬菜播种面积154.5万亩,总产238万吨,大葱、胡萝卜、结球甘蓝和花菜、马蹄出口世界有名。

  漳州的茶叶元朝中叶就有种植,现长泰县枋洋乡青阳村,就有安溪大坪村茶农迁居到这里的陈岭,在观音山从事耕垦。至明朝宣德以后,青阳人丁兴旺,与安溪通婚结亲,茶树栽培和茶叶制作技术日益提高,所产茶叶品质甚佳。

  漳州的食用菌更是全国无可比拟。全世界50多种可食用的菌类,有22种在漳州。其中,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的是双孢蘑菇、黑木耳、猪肚菇。漳州的水产品加工,如今有国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海魁,而且东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

  漳州畜牧业,一直以来都是持续发展,为农民创收不少。而连续举办十三届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让这个原来只有一个全国闻名的百花村的漳州,如今演变成全市花卉销售额达35.6亿元的花卉大市。

  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食用菌和茶这七个特色农业,已足以让漳州生产出世界厨房内所必备的食材了。

  不只卖食材 还要做深加工

  在漳州,很早的时候,一些有想法的农民就认为只卖食材不行,正如只卖布料不行,还得当裁缝制作好看衣裳一样,要把简单的原料,变成好吃的东西、可延伸的食品。为了华丽转身,漳州农业必须穿上好看的“衣裳”,而这“衣裳”要漳州人用自己的“布料”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在漳州要做深做足。

  食用菌,就是这样在漳州被搬进了现代化厂房的。

  先看这样的数据。十年来,漳州食用菌从平均日产380吨到如今日产900多吨。2011年全市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70亿元,从业人员20万人,菇农人均纯收入3.5万元。漳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菇都”.

  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在尝试发展食用菌产业,而“中国菇都”为什么是漳州?

  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涂改临,是漳州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推广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办一份行业报--- 《食用菌信息》,从未间断。在涂改临看来,漳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过程,是一场农民自发自觉的变革。

  漳州很多个县市有种蘑菇的传统。早先都是很简单的种植方式,生产环境也不好,效益不高。涂改临介绍,原先,研究所的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服务是免费的。后来也是漳州菇农率先提出有偿技术服务的需求,使研究所对技术的推广得到合理的回报,技术费的收入使研究所的科研有更多的资金,来提升研发能力。

  “漳州的食用菌产业有一批 ‘先行者',他们有很好的投资意识、勇于探索的精神”,涂改临回忆,漳州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而工厂化生产的成本高昂,即使最小型的,投资也要过百万元。研究所的第一个杏鲍菇工厂化合作伙伴 “和发菇业”,刚成立的时候,四位菇农一人出了30万元,这些钱多是东拼西凑的借贷。对于这些第一批尝试工厂化生产的漳州菇农来说,是一次投资探险。

  在自然条件下,杏鲍菇一年只能长一次,而现代化的菇房建好后,通过温度、湿度的控制,一年可以种植18次,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首吃螃蟹”的菇农们都赚了钱,同时,越来越多的菇农在跟进,到目前为止,漳州已经有超过80家工厂化的杏鲍菇生产厂家。

  十年来,整个行业环境也正变得越来越好。食用菌行业协会成立了,“中国蘑菇节”已成功举办了5届,多个食用菌科研中心成立,培养了大量食用菌行业人才……漳州市政府充分尊重食用菌行业的发展规律,做好配套服务,发挥了恰到好处的作用。

  目前,涂改临和他的研究所正致力于试验食用菌瓶栽工程技术,他说未来的漳州食用菌产业,要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现在漳州的食用菌技术是国际领先水平。

  而在漳州,有很多涂改临式的人物,一直在为漳州食用菌行业的发展以及食品加工业发展努力着。

  成立龙头企业 全国最多

  漳州市委农办农村经济发展科相关人员介绍,漳州目前有3000多家的食品加工企业,占全省的40%,食品加工是漳州的支柱产业。这些企业,都在为漳州的华丽转身当“裁缝”.这使得漳州的食品出口额也占全省的40%,漳州以一个地级市的身份,跟全国其他省相比,食品出口额名列全国第七位。

  漳州全市有186个市级龙头企业,其中90%是食品加工企业。可以说,这十年来,漳州市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植,现在有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6家省级龙头企业。锦溪集团是最早取得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资格的。接下来,紫山集团、厨师集团、东方集团也都相继取得。去年,天福、同发、信华、绿宝四家企业都一口气拿回了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牌匾,这是全国设区市最多的。

  科技创造豪华附加值

  在漳州的食品加工厂里,有一家企业是很“神秘”的。位于龙文区的大闽公司,一直以来以自身的高端技术引领加工业潮流。企业人员不多、生产车间安静、没有大货车大进大出,但是企业生产的茶粉却占全国80%的份额。曾经有一些部门要到企业检查,从企业外围看过去,企业没有热闹的劳动场面,还以为企业停产了。

  多年来,企业的食品加工从腌制、烘干到冻干、萃取,走过了一个科技发展的过程。“我们企业采用的低温冷浸提取工艺、以及植物萃取技术,是走在全球先进行列的。因为是现代化工厂,所以工人不要太多。企业规模也不需要非常大,但是产值却不小。”企业老总这样介绍。

  农业原材料要做深加工,靠的就是像大闽公司这样的科技,无论是水产品深加工,还是茶叶深加工、水果深加工都不例外。在全世界,能把茶叶深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能把柚子“剥离”成各种各样的食品、饮料、酒类,都是只有漳州能做的。

  如今,由于漳州食品业的名气以及品牌信誉,漳州已经成为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的单列管理城市。十年来,漳州已经完成了从“鱼米之乡”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厅”优美蜕变,并正向更高远的目标发展着。

  农民增收最明显的十年

  为了给传统农业一个华丽的转身,漳州相关部门首先想到的是用好国家政策。

  在漳州市委农办,有一个政策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就是专门为漳州农业工作而设立的。据该工作室负责人介绍,十年来,漳州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征地补偿等政策,每一项政策都在漳州得到很好的落实。漳州的特产多,早年特产税还在征收的时候,荔枝龙眼柚子收购都是要缴纳税收的。现在国家都取消了这些税种,农民的收入增加很多。

  2004年漳州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比增8.5%,是全市自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到2011年,漳州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28元。

  十年来,漳州农民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方向进行规模转型,从原来的只卖原料到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优势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增加了收入。政府也协助农民将产品外销至全国各地大小城市,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