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每届菜博会都会集中展示蔬菜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就、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些全新的蔬菜品种和栽培模式,让游览者切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独特魅力。
第十四届菜博会科技主题更加突出,集中展示了30多种栽培模式,种植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余种,新增品种200多个,展示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科技魅力十足,处处洋溢着现代农业气息。
奇瓜异果相争艳,独树成林展风姿
茄子除了紫色,还有其他颜色吗?菜博会告诉我们,还有白色、绿色等多种颜色;红薯只能长在地下吗?菜博会上的红薯却长在了空中;一棵西红柿能结多少斤?一二十斤?二三十斤?菜博会给出的答案是6000多斤……
长在空中的红薯
在七号厅内,11个大水箱端坐中央,每个水箱中央都“长”出了一个拇指粗的枝干,上方的架子上爬满了长长短短的瓜蔓,100多盆红薯长在空中。据介绍,这是利用的深液流栽培模式,采用红薯多年生空中连续结薯技术,将红薯由传统的土壤栽培转变成水耕栽培。根据往年统计,一棵红薯树可循环结薯,多季采收,累计产量可达300公斤以上。这种新型栽培方法在栽培学研究和农业观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在海岛、山区等土地贫瘠的地方种植,也可在自家公寓阳台上种植,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遮荫、观赏,一举多得。
蔬菜瓜果独木成林
在十号展厅内,有多株西红柿树、黄瓜树、茄子树等展示的“独木成林”种植技术,这是“蔬菜树式水培技术”。这一技术,把普通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甚至西瓜、哈密瓜等一年生蔓生水果,都培育成了一株株的“参天大树”。这种新型的种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增加了产量。
岩棉、雾气、管道、立体……作物生长模式多种多样
您能想象植物根系长在哪儿?到菜博会上看看,有的植株生长在管道里,有的生长在墙上,有的生长在岩棉里,还有的生长在水雾里……墙体栽培、多层栽培、岩棉栽培、立柱栽培、气雾栽培等多种国内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种植技术汇集在此,如果您想来菜博会学习栽培技术,到七号厅、九号厅、十号厅看看,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荷兰模式的岩棉栽培
在九号厅,有4600株西红柿排列整齐地栽种在一个小盒子里,它们的生活环境比较“高端”:从来不吃杂乱的肥料,只喝配兑好的营养液;在头顶上还装有补光灯,促进生长;它们不再扎根泥土,整个生活环境是非常清洁的,这样会减少病虫害的侵蚀。
它们的生活模式和设施是从荷兰引进的,引进人员看中省空间、高产出、高效益三大优势。普通大棚种植西红柿,一般每年种两茬,每茬植株能长到三四米左右,而荷兰模式大棚的西红柿几乎可以无限生长,在植株的寿命周期内,植株能长到10米多高,这样就减少了一个种植培育期,产量自然可以提升。自动化、标准化的生产还减少了人力需求,一个占地10亩的荷兰模式大棚,4个人就可以管理经营,而国内一亩大棚平均用工是2个人。
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工作人员说:“虽然荷兰模式前期投入比较高,但它的产出效益也高,这是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
无土化的气雾栽培
十号展厅内,一个个多边形白色箱体顶部栽种的西红柿已进入成熟期,红绿相间的果实点缀其中,煞是好看,箱体一侧拉门打开,植物的根系掩于一片水雾之中,箱体周边各种生菜、苦菊等叶菜长势茂盛。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气雾栽培,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让植物生长脱离土壤或者其他基质。这种栽培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易于自动化控制和进行立体栽培,提高温室空间的利用率。
循环节能的潮汐栽培
在十号厅北侧一区,有生菜、韭菜等几种蔬菜,栽种在一个床体形状的容器内,这就是先进的潮汐式栽培生产技术。“这边的生菜是采用的潮汐式栽培技术仿造潮水涨落的原理设计而成,是一项新兴的灌溉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淋浴式灌溉方法。它的优势是实现了自动灌溉,节省了部分劳动力。由根部直接吸收水分和肥料,水分不接触叶片,保证了高档花卉的美观和质量。这里的灌溉水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大大节省了水资源。”
潮汐式栽培床,其栽培床床面为一次成型且无接缝的整体结构,在床面的一端正中设有一下凹的营养液回流池,该池的底出口处装有营养液回流阀。所述栽培床的床面为四周向上翻边的平底结构,床面上设有横向和纵向的营养液流动沟槽,灌溉时,苗盘内注满清水或营养液,并使其滞留一定的时间,以使作物依靠毛细作用通过花盆底部的排水孔吸收水分。之后灌溉水排出栽培床,或收集再利用,或直接排到当地的下水管道,是生态环保农业栽培模式的典型代表。
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助力生态农业
在十号展厅,太阳能综合利用展示区、沼气能源栽培区等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在这里,蔬菜生产可以脱离外界环境,在人工所设置的环境内生产出“纯天然”的蔬菜,农药、化肥实现自产自销,整个展厅充满了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气息。太阳能、沼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的生态农业魅力。
生态环保的沼气能
如果您在十号展厅看到几个白色大罐,毫无疑问,到了沼气能源栽培区,这里安装着一套国内首创的立式干发酵装置。
蔬菜垃圾等原料在装置中经过发酵产生沼气,然后被除去水分,进行脱硫净化,净化后的沼气就可以进入沼气储存系统。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生活用气,也可以用于照明等;沼液可以喷洒蔬菜叶面或灌根,当作叶面肥或者冲施肥使用;沼渣可直接还田当肥料……这套装置采用的是干式发酵,将废弃蔬菜枝蔓、果实投进去后,可当天发酵,产生沼气,是厅内的一个小型“能量站”。
据了解,沼气应用技术目前已在我市的洛城街道、文家街道、田柳镇等地运用,沼气技术在蔬菜大棚中使用也越来越受菜农欢迎,这是有机农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的一个典型。
棚里种菜、棚顶发电的光伏大棚
进入十号厅中心位置,两个由钢化玻璃组建的大棚特别引人注目。透彻明亮的大棚里面共有30多排铁架,铁架上下共三层栽培盒。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以及及时供给的营养液,让居住在宽敞明亮“大房子”里的蔬菜生长周期比长在普通蔬菜大棚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看到大棚顶部数百块‘小黑板’了嘛,就是它们的功劳”,工作人员介绍说,高科技新能源带来的实惠,将光伏发电技术和先进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相结合创立的光伏太阳能大棚。
两个300平方米的大棚共有200多个电池板,配备与太阳能电池配套的电流转化器,将直流电转化成日常使用的交流电,为蔬菜的“衣食住行”用电提供便利。这200多块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一天能发电200多度,这些电力除了供应大棚用电外其他电力并入国家电网,而且国家给予电力补贴。
除此之外,太阳能电池组件有非常高的透光率,在发电的同时,也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太阳光的需求。太阳能电池组件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可有效减少蔬菜病虫害,提高蔬菜品质。棚内的LED灯与光伏系统相搭配,夜晚LED系统可利用白天发的电给植物提供照明,延长蔬菜照射时间,缩短生产周期。
一个小叶片能“克隆”出无数小苗
在种苗市场价格贵比黄金的市场中,研发种子或培育种苗是科研人员带给菜农朋友的最大福音,克隆组培技术可以让一个小叶片生成无数种苗。
走进九号厅,除了满目琳琅的植被外,有座500平方米的“克隆组培”工厂特别引人注目,这是本届菜博会九号厅重点展示项目。“克隆组培”技术全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就是把植物一片叶或一段茎,经过接种、培养、驯化移栽等技术处理,可以生成无数棵小苗,“组培技术可对珍稀植物、名优花卉、良种种苗进行克隆快繁,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生产。”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厂房两侧主有四个大房间,里面整齐排放着数十列架子,上面陈列着装在组培瓶里的苗子。“这里共有200多个陈列架,能容纳60000瓶组培苗。”工作人员说,接种培养后,苗子就会“移居”到驯化室,这里面模拟的露天生长环境,让苗子生长过程适应这种环境。
在陈列架上,每十几瓶组培苗上面都有盏灯棍,“这些灯可不是普通的灯,它是植物生长灯,模拟太阳光。光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颜色,紫色光可以促进植物蛋白质合成,蓝色光可以促进植物纤维素生长。”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有关蔬菜、花卉、树木的组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菜博会上展出,也是为尽快推向市场作准备。这个技术能为农民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大大降低农民买种子的成本。
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推动现代化农业
科技永远是兴农的第一主题,前两届菜博会,相信西红柿采摘机器人给广大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菜博会求新图变,不但改进了采摘机器人的相关性能,还新上了草莓采摘机器人,将集中展示如何生产、管理及采摘等。
十号展厅内的机器人展示区,种植了大面积的西红柿、草莓。据介绍,今年新上的这些机器人,在流畅性、灵活性等方面比往年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草莓机器人,该机器人是由中国农大和寿光菜博会组委会共同开发,利用可靠性好、精度高的视觉系统技术,检测出所有成熟果实,精确对其定位;然后利用机械手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柔性和灵巧性,成功避障,提高采摘的成功率,降低采摘草莓的损伤率,完成采摘。
步入九号、十号展厅,你会发现,相比其他展厅,这个展厅多了一个电脑控制的操作间,厅内还多了几个“小盒子”,这是温室环境智能操控系统,厅内的温度、湿度、植株所需的水肥等都由此系统控制,所有管理实行信息化、机械化。例如,系统检测到植株需要浇水了,会把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信息控制中心,系统发出指令到只能灌溉系统,然后自动打开阀门灌溉。这个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手机与系统连接,工作人员如果不在现场,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纵完成指令。
菜博会上的农业设施智能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工厂化育苗流水线、水肥一体化生产……一项项先进设施的应用展示,引导人们学科技、用科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