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正在山东省寿光市如火如荼地进行。4月20日开幕以来,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突破150万人次。专设的高科技展厅是本届菜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每天约10万名参观者重点光顾的地方。
作为高科技展厅的9号厅,面积达1万平方米,由寿光市政府委托山东潍坊科技学院自主打造。菜博会开幕以来,这里便成为高新蔬菜品种展示、前沿栽培技术交流和现代农业理念传播的平台。
这里是菜农寻找答案的地方
“要种菜,先问种子技术防病害”。长期以来,蔬菜种子、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是菜农的三大心事。解决了这三个关键问题,菜农就有了主心骨。
9号厅正是菜农寻找答案的地方。该厅共分12个展示区,是潍坊科技学院自主知识产权蔬菜花卉新品种和国内外最具推广潜力蔬菜新品种的展示台,集中展示了高档蔬菜花卉组织培养、新品种栽培和蔬菜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实地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300多个蔬菜花卉特色品种,其中仅蔬菜新品种就达200多个。
不用农药也能消灭地下害虫?能!一台地下害虫高效物理灭杀机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这一由潍坊科技学院王岚教授及其团队研制的新成果,采用微波技术和物理方法,能在韭菜休眠期杀死地下害虫,且不影响韭菜正常生长。目前,这一设备已投产上市。
防治病虫害有哪些权威方法?一套《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深受菜农欢迎。这套由潍坊科技学院李金堂博士主编的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农家书屋配送,现已再版三次,发行量达10万册。
看到熙熙攘攘的观众来此参观学习,62岁的展厅工作人员李清义每天忙并快乐着。他说:“我种了几十年蔬菜,新技术、新方法一年多过一年。种菜遇到啥问题,到这儿转一转都能找到答案。”
这里是先进理念传播的热土
蔬菜的根须哪儿都能“落脚”:有的生长在墙壁上,有的生长在管道里,还有的生长在水雾里……墙体栽培、多层栽培、立柱栽培、气雾栽培等30多种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汇集菜博会,让人目不暇接,而今年观众又领略了另一种前沿种植模式——岩棉栽培。
4600株西红柿整齐地栽种在一排排盒子里,它们的生长环境可谓“高端”:从来不吃杂乱的肥料,只喝配兑好的营养液;它们不再扎根泥土,清洁的生长环境减少了病虫害侵袭的机会。岩棉栽培是目前最先进的番茄无土栽培模式。这一由潍坊科技学院杜迎刚博士主持的项目成果,可根据番茄的生长特性及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营养液的种类和浓度,使番茄的产量高、口感佳、耐储运;能有效克服土壤的连作障碍、避免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可打破土壤条件的限制、扩大农业生产空间,具有省地、高产、高效三大优势。每平方米番茄的产量达50斤左右,是普通番茄的2~3倍;每人可管理这种荷兰模式大棚2.5亩,是普通大棚管理效率的5倍。
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打破自然条件束缚、可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
蔬菜种苗工厂化繁育、作物水肥自动化调节、大棚管理远程化遥控……在9号厅,类似的高新科技还有很多,它们为现代高端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续航力,现代农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广阔前景给人无限期待。
“太震撼了!”来自鲁西北齐河县中医院的梁伟医师说,自己借到潍坊出差的机会专门挤出时间来菜博会转转,没想到这里展示的新科技新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理念,回去后一定转告乡亲们,让他们亲自过来看看。
这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一个小叶片能“克隆”出无数小苗,可以大大降低农民购买蔬菜种子的成本,这是参观菜博会的农民得到的福音。在9号厅,一座500平方米的“克隆组培工厂”向观众展示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对植物的一片叶或一段茎进行接种、培养、驯化移栽等技术处理,可培养出无数棵小苗,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据工作人员介绍,“工厂”共有200多个陈列架6万瓶组培苗,在菜博会上展出,是为尽快推向市场作准备。
菜博会共展示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在这里,前沿科技走出深闺,化作了第一生产力。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隋申利说:“菜博会是菜农选择优良品种、学习先进技术的理想平台,也是高校、科研院所检验科技成果的好地方。他们的先进成果在菜博会上展示后,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潍坊科技学院院长李昌武说,作为一所以农学为龙头、以工科为主体的应用型高校,要立足地方产业办专业、配师资、育人才,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借助菜博会这个平台,很多科研成果加速市场化产业化,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特别是近几年,学院大打国产蔬菜种子品牌,让广大菜农认识到国产种子质量过硬,一点也不逊于进口种子。目前学院正致力于研究第五代大棚改良新技术,并为助力寿光实现每年选育10个蔬菜新品种的目标加速攻关,力争为寿光和全国菜农捧出更多沉甸甸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