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必琳、郎咸平、于丹、岳国君、万隆…… 5月16日,在中国食品产业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上,超强的“明星”阵容给观众奉献了观点盛宴。
从2008年起,中国食品产业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成为食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的“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嘉宾的权威性也日益提高,昨天亮相的超强“明星”阵容就极为抢眼。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素有“郎旋风”、“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之称的郎咸平,着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中粮集团控股董事副总经理、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面对央视名嘴陈伟鸿主持人抛出的话题,大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种信息、观点、智慧在这个舞台上涌现、碰撞,不仅为现场听众带来观点大餐,对于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将产生积极作用。
经济学家郎咸平作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式分析》的主旨演讲。
经济学家郎咸平:食品安全问题暴露系统危机
满头白发却精神抖擞;操着一口台湾普通话,说起话来却激情高昂、抑扬顿挫。之前,记者已经搜集了郎咸平的个人资料,知道他素有“郎旋风”、“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之称。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在高峰论坛上郎咸平语出惊人,还是令记者为之一震。台下观众听得热血沸腾,精彩的演讲,现场响起近20次掌声,观众大呼“过瘾”。
开场不多久,郎咸平很快露出“朗大炮”的本性,谈及眼下中国的经济,他表示“痛心疾首”,嘴里飞快冒出一连串诸如“疯狂”、“生病”、“危机”等等一系列极为严重的形容词。
“楼市猛涨,楼市在发烧,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生病了!”在郎咸平看来,事实上,中国楼市的病根在于制造业,制造业危机就是中国经济的软肋。“楼价涨是个结果,原因是我们的制造业生病了。在坐的各位这么担心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结果,它暴露出我们整个系统出现危机。这个系统包括道德良心、可执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媒体监督、企业造假等,这一个系统生病了以后,才表现为食品的不安全。所以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先解决它的病因,就是整个系统出现的危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我就吃双汇产品!
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熊必琳坦言:“对于企业来讲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我本人对双汇产品是非常放心的,我就吃双汇产品!”
熊必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他怎样看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呢?
熊必琳说:“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58%以上,但它获取的利润只有19%。但是烟和酒,占的比例很小但利润很高。食品工业初级加工企业在利润低的情况下,道德丧失容易违法犯罪。”
国外是怎样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呢?熊必琳说:“美国食品制造业每年产值是2万亿美元,我国是1.6万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二。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增加了FDA对国内食品和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的权限,凡是到美国的出口企业首先要进行验证,对食品行业来讲,在当前形势下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它体现了防御为主、风口前移、风险管理、快速反应、国际协作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这对我国来说是个很好的借鉴。”
中粮集团控股董事副总经理、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漯河有很多后发优势
“我第一次来漯河,就学到了很多东西。”岳国君谈到漯河,感觉很兴奋。
“漯河工业总产值的55%来自食品,漯河这个城市有很多的后发优势,尤其是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令人欣喜。”
在谈到大家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时,岳国君认为,我国的食品主体是安全的,但是不排除有些企业有意识地在食品里面掺假。“我觉得掺假这个行为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法律的问题,也可以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来说。”他建议要加大对不法企业,特别造假企业的打击力度,更大的保护有良知的合法的企业。只有加大对不法企业的惩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的企业。
目前,大家对食品安全的确有些恐慌,岳国君认为要理性看待食品安全。他举了一个例子:苏丹红事件出来后,网上曾经有一个知名专家写道,要吃2000个鸭蛋后苏丹红才会产生毒害作用。但是此语一出,这位专家立即遭到网上一片骂声。“其实任何事物应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的检测手段比十年前严格多了,大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
着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食品安全从自己的诚信开始
“食品是生活中的必须品,餐桌上的东西要是作假,我们怎么样向子孙后代交代,父母都想不出来去吃什么了,遑论子孙。”于丹担忧的说。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说,米面被染了颜色,蔬菜肉类有添加剂,牛奶也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由于人人都不是纯手工劳动者,当我们向这个社会提供任何一点不安全产品的时候,我们自己会买来更多的不安全。在这样一个食品的循环链上,受到最大的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和尊严的伤害。”于丹语重心长地说。
“中国人到底怎么了?”“食品行业企业一定不做的事,究竟是什么?”于丹的一连串问题引起在场观众的一片沉思。“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企业的尊严、一个行业的尊严,一个国家的尊严,这是一个链条。当一个人有所不为,有所承诺的时候,这个链条就会环环相生。只有这样守住安全的底线,在吃喝上放心了,我们的身心才会健康。”于丹呼吁说。“在中国人心里是信天理的,信伦理的。中国人在天理和伦理上不能失守,在天理的昭昭中,让我们的食物健康持续的运行在链条上,在伦理的框架内,让自己的老小身心健康。希望我们回到良知,回到天理与伦理,不伤天,不害理,整个中国的兴亡从自己的诚信开始,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一点,那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食品、我们的未来都会更安全一些。祝福中国的食品未来更安全。”于丹说。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为食品安全“开药方”
“有病治病,治病需要好的药方,没有有效的药方,这个病是治不住的。”面对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万隆在高峰论坛上为食品安全开出了药方。
我国食品行业怎么转型,才能消减大家的担心呢?万隆就食品行业的转型,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食品行业急需转型,由原来的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
万隆说,“要治食品行业的乱象,还要走法制的道路。依法治理才能治理食品乱象,确保食品安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完善的法律和法规的约束,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应该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