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9日在湖南长沙召开“长江中下游水稻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确定将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开展水稻增产攻关,目标亩均增产40公斤。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介绍,增产模式攻关包括水稻成熟技术集成推广和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其中水稻成熟技术集成推广将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建立“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高产早籼稻+优质晚籼稻”区域性标准化技术生产模式。在安徽、浙江、湖南、江苏建立一季中稻区域性标准化技术生产模式。在安徽、湖北建立“长江中下游早熟早籼稻+优质晚粳稻”区域性标准化技术生产模式。而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则包括品种搭配和布局、装备和技术、配套管理、病虫防控和高产栽培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攻关将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力争到2016年,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遴选出10到15个主导品种,提出5到8套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第二阶段:力争到2020年,上述目标分别达到20到30个主导品种,集成8到12套生产技术模式。并最终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通过大面积集成推广高产创建成熟技术,辐射带动全区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50公斤,比现有提高40公斤。
据悉,农业部于2012年10月启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四大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五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