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揭秘“特供”:食品安全也有权力优先?

   日期:2013-07-1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浏览:91    
   古有“贡品”,今有“特供”,都是“稀缺资源”,都是“特权”之下的不公。中国食品安全,在一个“特”字之下,凸显出“特供食品”之外的别样洞天。部分官员平时在吃什么?“特供”何以成为一个神秘而令人羡慕的词语。
 
  “特供”食品吃什么?
 
  权力“特供”:“某些部门”对中国食品不放心
 
  问题百出的中国食品现状下,安全绿色的"特供"却摆上了某些人的餐桌。特供食品的诞生恰恰反映出有些部门对现有食品"不放心"。特供不仅仅在北京,而是蔓延全国各地:巨山农场为官员供应蔬果;二商集团承担天津市政府特供食品。
 
  揭秘“某些部门”的特供基地:最安全怎样炼成
 
  两米多高的围墙和铁栅栏环绕,五名保安把守。一眼望去,很明显这不是一个普通农场,围墙里面种的蔬菜异常精细,大门是吊臂滑动式的,只有特定的车辆才能进入。这里究竟在"低调"的生产着何种"高调"的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首长们为何会有食品特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的饮食安全与健康,"香山农场"筹备建立。当时有人戏称"我们种的是党中央一块小小的自留地"。农场如何为毛泽东量身定制"特供食物"?事实上,当时的"特供"与今天的大不相同。
 
  你每天吃的食物安全吗?
 
  或许这在曾经并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中国食品之殇。有人调侃舌尖上的中国食品行业就像脚尖上的中国足球,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我们每日所食用的蔬菜、水果、大米、食用油等,现在均面临重大危机:不仅仅是食物不安全,依赖农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正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据绿色和平组织官网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者,目前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大量依赖化肥和农药,已对中国的环境、农民生计、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更凸显了科学认知的紧迫性。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尽管农业专家多次重申十几年来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其长期的安全性没有人能够保证。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据了解,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流而影响其他生物,即产生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等。绿色和平组织认为,转基因作物不应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2010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长达10多年的田间跟踪试验发现转基因棉田的盲蝽蟓数量日益增加,成为棉铃虫以外的又一种棉花的主要害虫。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2008年11月,意大利国家食品与营养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食用转基因玉米后小白鼠的免疫系统出现影响。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2007年10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环境科学家发现,大面积种植各种转基因玉米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上。
 
  2005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图说:琳琅满目的农药将酿成餐桌上的“农药鸡尾酒”。
 
  农药对健康影响大:严重或致不孕不育
 
  绿色和平组织官网资料显示,农药可以按使用对象来分类,如对付昆虫的被称为杀虫剂,除草的叫除草剂,灭真菌的叫杀菌剂,灭鼠的叫杀鼠剂,还有一些用来保护木材,杀皮肤寄生虫(如白虱)的,以及土壤灭菌剂等。农药会有不同的形态,如乳油、粉剂或颗粒剂。
 
  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多农药都是属于过时的、便宜的,但却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或是毒性较大的类型。据绿色和平组织介绍,这些农药的使用造成了水污染、土壤污染、威胁生物多样性、昆虫产生抗性等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施用到农田中的各种农药,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被利用,其他则都成为了环境污染物,毒害土壤、水、空气,威胁生物多样性。农药的大量使用还造成了食品上的农药残留问题,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据绿色和平组织介绍,食用过量农药更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而长期摄入低剂量农药可能引致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生殖和神经系统疾病。部分农药会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引致生殖系统问题及减少精子数量,严重更会导致不育。有些农药成分甚至可由孕妇传至胎儿,影响胎儿发育,并可经由母乳传至婴儿。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容易造成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中毒的症状亦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头痛、恶心、多汗、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志不清,如不及时抢救便会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如农民劳作时接触,消费者通过食品摄入)小剂量农药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触发多种慢性疾病,因为慢性中毒在人体没有明显症状,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婴儿中毒:一些农药会通过母体进入胎儿体内,例如滴滴涕可经由孕妇母体传至胎儿,影响胎儿发育,并有机会经由母乳传至婴儿,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混合效应:不同种类的农药混合后会出现"鸡尾酒"效应,即加性或协同效应,对人类身体的影响,可能大于其中任何单一农药的危害,但我们对于其产生的健康影响却知之甚少。
 
  化肥污染威胁土壤、饮用水
 
  中国目前是世界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化肥污染的一大受害者。
 
  其一是水污染,化肥流失进入环境会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这种情况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在发生。在中国的太湖、巢湖等富营养化的水域,经常有蓝藻爆发等藻类爆发性增长现象出现。中国的渤海湾、东海和南海,等海域也受到富营养化的威胁,进而爆发赤潮,甚至形成死海区。
 
  其二是土壤退化,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群落遭破坏、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减少,进而导致土壤板结退化,生产力下降。另外,大量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其三是温室气体排放,氮肥是最主要的化肥产品,也是施用量最大的化肥产品。大量使用氮肥会造成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大量排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在2007年指出,农业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占人为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总量的14%,其中农业生产排放了84%的N2O和47%的CH4。
 
  因此,无论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还是转基因食品,都不会带来可持续的绿色未来。政府吃特供,普通百姓却在隐患重重的食品中挣扎生存。鉴于此,此时的政府和企业更应该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农药化肥污染,并向生态农业转型,才是农业发展和中国食品安全的可持续道路。
 
  建国初期,中国就开始了对中央等领导的特供食品,就连三年自然灾害时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特供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建国初期给中央领导人吃特供食品的原因,是怕敌特的下毒。直到现在,除了中央领导人外,很多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也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吃起特供来。
 
  有观点认为,吃特供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那么,为什么"某些部门"就能吃上特供,这种特权是谁给的?
 
  食品安全问题至今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头疼的一大难题,从苏丹红鸡蛋到塑化剂饮品,从地沟油到三鹿奶粉,从镉大米到吊白块……食品安全问题已然不单纯,而是有毒食品在侵害每个没吃上特供的人。
 
  民以食为天,而现在这个"天"却有毒,国民在吃的问题上从没有像现在这么恐慌。以前有些领导和部门吃的特供,与普通人吃的分别不大。但如今,特供食品俨然已经成为特权的产物。
 
  权力优先下的特供现象
 
  资源配置原则,最怕的就是权力优先。在很多人心中,权力优先已然成惯性思维,利益的获得要以权力者为重,资源的占有要以权力者为先。只要权力优先存在,其他社会群体都要靠边站。对于现实中的"领导先飞""领导先走""领导先用"这类固定语式,我们大都耳熟能详,其实质都是权力优先。
 
  如今,权力优先又衍生出一个新品种:权力先吃。自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屡打屡犯,层出不穷,以至于老百姓食之不安,日日惶惶然,惊呼"找不到能放心吃的东西"。在有关吃的问题上,某些部门照样会自我授权、自我扩张,轻易地跨越理性自利的界限,让自己先放心起来。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海关大棚""农业部吐鲁番特供基地""铁道部食堂"等,菜米蛋奶油均从特供点采购。前些年牛奶三聚氰胺事件的时候,就有人披露一些国家部门搞特供食品,有关部委马上辟谣说"绝无此事"。之后,就有媒体以翔实的报道再指国家部委机关食品特供一事,其中仅"特供"猪就供了约有十年,言之凿凿,并用了一个相当妥帖的标题:最安全的食品。
 
  如今,全国各地的权利机关"特供菜"不乏搞得有声有色的代表,证明食品特供早已非京城某些部门的专利。如果来一次普查,想必已成燎原之势。
 
  用权力开通的绿色通道
 
  特供菜本身没有原罪,奢侈品是好东西,多数人向往之。但利用权力开道,去开辟这条绿色通道,用公款为之买单,让高端农产品成为"官府菜",却是一件难令公众接受的事情。
 
  从纳税人的立场来看,这种"特供菜"是另一种公款吃喝。当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盛,市场供应却很紧缺。
 
  特供菜见得光,但公款消费却可能见不得光,因为纳税人不可能同意官员们通过这样的渠道与方式,让自己先安全起来。所以,负责采购的机构及人员往往会被要求,除了"保安全、保质量",还得"保秘密"。
 
  媒体曝光目前只能够令这种公款消费的行为变得更为隐蔽。上述公款乱消费的病根在于权力没有被锁进笼子。
 
  特供食品成为了中国特色
 
  依靠权力开通的绿色通道并不能长久,某些人为何能吃"特供",这种特权谁给的?中国的资源配置往往以权力优先,这种"超国民"待遇正是食品安全最大的敌人。正在吃"特供"的人是否该思考如何给普通百姓"特供"食品?
 
  关于特供食品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政府提出来。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那么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
 
  如果有关部门将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到违法的代价巨大,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更应该做的是,为这些种植绿色食品的人大力扶持,给予更多的优惠和照顾。对制售危及食品安全的人处罚更重,取消特供食品,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的常用品。
 
  追求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大家都想吃得安全一些,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一些部门如果看好某一农产品基地,可以通过当地基层政府或企业,让其以一些名目申报项目或申请补助等方式实现变相"补偿",而部门得到的是低价优质农产品的长期供应。
 
  从这些享受"特供"部门的性质来看,很多握有行政权力或垄断资源的强势单位,这些"特供"食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超国民"待遇。
 
  勿让权力优先率戕害了食品安全,勿让"特供"成为"中国特色"。
 
  结语 日本高官吃福岛蔬菜,双汇经理大吃双汇火腿,虽然都有作秀嫌疑,但是至少告诉公众一个信号:有我们陪着,你们都放心吃吧!然而特供,仿佛是在暗示公众,我们不敢示范,食品还不安全,我们不知道是否有能力把食品管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